松江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pdf

松江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江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

附件: 松江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 为切实增强本区青少年学生健康素质,提高未来松江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人力资源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以及《上 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把促 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 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 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与本区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本区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 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逐步完善全区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努力营造 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至2015 年左右, 促使本区青少年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 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 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综合评价成绩列全市中上游水平。 三、具体举措 (一)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要求。各中小学校必须严 格执行国家关于“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及上海市中小学课程 计划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安排一节 1 体育活动课,确保每周至少 2 节体育活动课时,并作为限定性拓展 课程排入课表。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校园 体育锻炼一小时”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和家长公布。 2 、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 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执行上海 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符合学校实 际,内容丰富,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学校体育和健康 教育区本、校本课程,增加课程内容的参与性、选择性和趣味性,培 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 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上海市中小学 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建立区、校教学质量监控制 度,依据评估指标,对课堂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充 分发挥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主渠道 作用,提高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校阳光体育与体教结合推进行动计划。 1、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区级层面 学生阳光体育赛事,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 泳、健身操、射击、击剑、踢跳、短程马拉松等为主的比赛项目。各 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一 次趣味性校园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赛事,并因 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逐步形 成市、区、校三级既相互连贯、逐级提升,又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 阳光体育大联赛,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到全体学生。 2 、实施“2+1 ”文体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 强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依托“快乐活动日”平台,五年内实现 80%的中小学生至少参加一个体育社团,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 2 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在全区各学校建 设20—30 个区级星级体育社团;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使其 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发挥组织和保障作用,五年内建设不少于3 个 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3、构建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依托市、区级体育传 统项目学校运动队建设,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逐步形成市、区二线 运动队、区三线运动队和市、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一条龙”的体育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课余运动队管理、运动员招收和优秀专业教练 员进校园等方面形成有效的体教结合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特长 生的招生政策体系,切实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水平。 (三)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