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0年版)(最新整理By阿拉蕾)
第14章 高层建筑结构
14.1 概述
15.1.1高层建筑定义
10层及以上,或高度28m及以上。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我国根据不同结构体系,将房屋可建高度分为A、B两个等级,其中B级高度高于A级高度,与此同时,对B级高度房屋结构的要求相应更严格。
15.1.2高层建筑的发展
15.1.3高层建筑受力特点
(1)水平力成为影响结构内力、变形及土建造价的主要因素,要求更有效的抗侧结构体系。
(2)大重力荷载对材料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使用各种更有效的竖向受力构件和截面形式,如钢管混凝土、钢骨混凝土及组合钢管混凝土等。
15.1.4高层建筑结构水平位移的控制
(1)正常使用条件下对层间位移的限制
保证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混凝土梁、柱构件的裂缝数量和宽度限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保证填充墙、隔墙和玻璃幕墙等非结构构件完好,避免产生明显损伤。
(2)罕遇烈度地震下的层间弹塑性变形限制
保证“大震不倒”的概念设计要求
15.1.5高层建筑的优缺点
节约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社会资源,改善城市环境
造价高,管理复杂,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地震、火灾等灾害作用下存在较大风险,对能源构成极端的依赖。
15.2 结构体系与布置原则
15.2.1竖向结构体系
四大常规体系:
(1)框架结构
由竖向柱子和框架梁等水平结构体系构成的抗侧结构体系。
特点:空间功能灵活,但抗侧刚度低,可建高度低。
(2)剪力墙结构
由竖向钢筋混凝土墙和水平楼盖体系构成的抗侧结构体系。
特点:抗侧刚度大,可建高度较高,但空间功能受限制。
(3)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水平楼盖体系的协同作用形成的组合抗侧结构体系。
特点:保持了框架结构空间功能灵活的优点,同时具有抗侧刚度大、可建高度高等特点。
(4)筒体结构
结构具有竖向悬臂筒的特点,竖向结构在水平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腹板作用和拉、压翼缘现象。
特点:抗侧刚度大,可建高度高,空间功能灵活,但对结构平面有相应的限制,一般以圆形和正多边形为宜,矩形平面要求长短边之比不超过2。
以上四种结构体系通常称为四大常规体系
(5)板柱结构体系
15.2.2水平结构体系
水平结构体系即水平楼盖结构,各类竖向结构体系依赖水平结构体系。总体要求楼盖结构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承载力和整体性。
15.2.3其它结构体系
悬挂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竖向桁架结构等。
15.2.4高层建筑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平面布置
(1)尽量减少扭转影响:建筑外形宜简单、规则、对称;结构布置宜对称、均匀,尽量使结构刚度中心、建筑平面形心、建筑质量中心重合;剪力墙宜沿平面周边布置。
(2)确保楼盖刚度:限制长宽比,限制凹进凸出的尺寸。
(3)确保楼盖承载力:限制楼盖最小厚度,确保楼盖最小水平宽度,加强凹角。
竖向布置
(1)总原则: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内收。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变化。
(2)刚度: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层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3)受剪承载力:
A级――层间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的65%;
B级――层间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的75%。
限制高宽比
变形缝
平面体型复杂或分区错层时应采用防震缝将平面分割成相对简单的部分;高差悬殊或地基差异较大时应采用沉降缝将结构分开;结构平面过长时应采用伸缩缝将结构分开。
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各种变形缝均应满足防震缝的要求。
后浇带
沿建筑长度方向,设置后浇带将结构分为若干段,每段长度30~40m,后浇带宽度范围钢筋尽量采用搭接,可解决或缓解混凝土收缩对整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减少结构收缩开裂的风险。在不影响施工等条件下,后浇带宽度宜尽可能宽;后浇带混凝土宜在带外混凝土浇注后不少于60天的较低环境温度下浇注。
图15-1 后浇带设置位置示意
(a)后浇带宽度范围板筋构造
(a)后浇带宽度范围板筋构造
(b)后浇带宽度范围梁筋构造
(b)后浇带宽度范围梁筋构造
15.3 高层建筑上的作用
15.3.1重力作用
重力作用包括:结构自重,地面装修,墙体重量,设备重量,人群荷载等。
15.3.2风荷载
建筑整体分析采取的风荷载按下式计算
其中,-风压标准值(kN/m2);-风载体型系数,与建筑外形有关,按荷载规范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对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可按重现期50年确定,对高度不小于60m的高层建筑,重现期按100年确定。
15.3.3地震作用
结构受地震动影响而产生振动,相应的惯性力即为地震对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计算。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底部剪力法
(3)弹性时程分析法
15.3.4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作用
结构随温度改变的胀缩变化受到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院优秀法官演讲稿- 32;扎根基层多奉献.doc
- 法理学进阶(教案).doc
- 浮梁县朝阳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表.doc
- 涪城区吴家镇农家乐度假旅游休闲中心项目建议书.doc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袋装砂堤心结构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doc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基于环境荷载激励的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研究.doc
- 涪陵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毕业论文.doc
- 洞口县垃圾处理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 服装专题设计(精美资料).doc
- 港务集团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心组学习总结.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