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戏剧发展史
一、概念界定
(一)关于戏曲
《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为玄宗时宫廷所设,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五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地戏曲剧种: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1.宗教祭祀
歌舞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原始歌舞,在远古主要是作为进行巫术礼仪活动的重要绢成部分。原始人为了表现自己对图腾的崇拜,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并且根据祭祀的需要,将散漫的原始歌舞组合成一定的格式。在这种活动当中,原始歌舞逐渐增强了自身的戏剧因索。《尚书·尧典》中记载的“百兽率舞”就是一出典型的具有图腾崇拜意义的原始歌舞:众多以动物为图腾的氏族代表分别装扮成各种动物并模仿其姿态动作进行表演,最终向尧舜氏族的图腾——“龙”顶礼膜拜,象征着臣服。巫觋祀神随着祭祀仪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专职的巫(女性)、觋(男性),侍奉天地鬼神,为人占卜、祈祷,也即承担人与鬼神之问互相沟通的使命。在祭祀活动中,这些巫觋装扮成,且歌且舞。他们歌舞的目的不仅在于娱神,也在于娱人。 俳优祭祀在不断演变,巫、觋的表演越来越趋向于娱人的目的,巫觋派生出来的优(也称倡优、俳优)已经脱离了神的依附,主要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等供人取乐调笑。《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优盂衣冠”记述优孟为帮助孙叔敖的儿子摆脱困境,穿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言谈举止,从外形与神态上扮演人物。可以说,优孟的表演具备了后代戏剧的种种因素,展现了戏剧艺术的萌芽,对后代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戏曲的歌舞基础:相和歌和傩舞
2.百戏
中国封建制度的建立,统一封建国家的产生,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汉代的物阜民丰有利于艺术的繁荣。在秦就有的,包括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或动作的歌舞、简单的叙事表演等古代乐舞、杂技表演集成的“百戏”,在汉武帝时达到极盛。百戏当中最具戏剧因素的是角抵戏(大角抵),其中最出色的是《东海黄公》,演出时一人扮黄公,一人扮老虎进行角斗竞技,以规定的情节(黄公最后因法术失灵而被老虎杀死)去表现内容。可以说,《东海黄公》的演出具备了原始的戏剧形态,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
5.傀儡戏
(三)隋唐——戏曲的形成时期
1.隋代戏曲的发展
2.唐代的歌舞戏
《踏摇娘》:隋末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苏某,烂鼻貌丑,不曾作官却自称郎中,嗜酒,常在醉后殴打他的妻子。苏妻貌美善歌,将满怀悲怨谱为词曲,倾诉自己的不幸。:有胡人因其父被猛虎咬死,故身着白色丧服,披头散发,满面哀容,上山寻找父尸。他边走边唱,山有八道弯,歌曲也就有八叠。后来找到那只猛虎,便与虎格斗,终于把虎杀死。戏剧效果十分强烈。先秦俳优滑稽表演衍变发展,成为唐代最主要的戏剧样式。参军戏以讽刺贪官参军(官职名)创制,有参军(被嘲弄者)、苍鹘(从旁戏弄者)二角色,以表演科白为主,以后逐渐加进歌舞以及弦管鼓乐成份,并有女演员参加表演歌唱。参军戏的“脚色”(角色)行当分类比较清楚(参军、苍鹘分别相当于后来净、丑二角),而且在情节上有较为固定的设计安排。盛唐时期,南北文化的空前融汇,中外文化的大规模交流,给文学艺术的繁荣兴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变文”等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音乐基础和创作素材。
(四)宋元——戏曲的迅猛发展时期
1.演出场地
宋代都市里已经有了固定的大型游艺场所——勾栏瓦肆。瓦肆又称“瓦舍”、“瓦子”,内设大小勾栏(用各种花纹图案勾连起来的栏杆,借以圈出演出场地)。勾栏瓦肆汇集各种民间技艺,吸引一批“书会才人”与艺人们共同创造。在这样的条件下,宋杂剧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戏剧艺术形式。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