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术周计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术周计划

与后殖民说再见2008广州三年展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的展览时间为2008年9月至11月2008年9月策展团队由高士明(Gao Shiming)、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与张颂仁(Johnson Tsong-zung Chang)共同组成跟后殖民说再见本届三年展抛出的第一个话语“跟后殖民说再见”,“跟后殖民说再见”跟后殖民说再见年是68运动的五十周年,来,多元文化理论和新社会运动已经把社会与日常现实解构为一幅不同观念相互冲突的镶嵌画,而国际当代艺术实践也大多聚焦于种族、阶级、性别等的社会、政治问题。在五十年后的今天,那些曾经作为革命力量的理念,已经在“政治正确性”的口号保证下转化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权力话语。而这些理念和话语的核心,正是始终纠结在当代艺术-文化领域的种种形态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半个世纪以来,后殖民主义不但构成了一个理论批评与策略的集合体,一个无所不包的话语场,而且已经构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三年展策展团指出:在后殖民主义话语场中,文化多元主义身份政治后殖民主义共同建造的“他者政权”及其权力游戏已经构成了一种“漫无边际的正确性”。如何在一种差异的生产中确立起差异的伦理?如何在对他性的保持中预防“他者的暴政”?这是目前国际策展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艺术展构造“众语喧哗的话语现场”“不同价值空间”“身”、“多元”、“差异”等概念已经失去了分析、批判的锋芒,而转化成为国际化组织平台上的意识形态表达因而构成了对于当代艺术创造的一种新的限制,同时也遮蔽新的问题。所以,2008广州三年展的策展工作首先就要提醒大家注意“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并且勇于“跟后殖民说再见”。这就要求三年展的策展实践刷新理论界面,从目前主导性的、泛政治-社会学的话语意识形态中出走,与艺术家共同研究、合作,从现实经验与想象中共同孵化出艺术创造的新的话题与气象。泛政治-社会学2008广州三年展 通过视觉去思想! 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 11月28日19:00-21:00 北大 主题:通过视觉去思想:作为知识生产的艺术及其问题 主讲人: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张颂仁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印度裔,生于南非。伦敦大学歌德史密斯学院教授,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同时还担任柏林洪堡大学的首位鲁道夫·阿恩海姆教授(Rudolf Arnheim Professor)、荷兰扬·凡·艾克学院的高级研究员马哈拉吉是文化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学者,他与斯图加特·霍尔共同创办的国际视觉艺术(INIVA)对于近年来的文化理论和视觉思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哈拉吉的策展活动包括:担任2002年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联合策展人;2002年,在鹿特丹策划 “视网膜、光学、视觉、概念”学术展览;2005年策划柏林世界文化宫的“认知实验室”;2006年策划“柏林/慕尼黑”视觉研究计划。他还担任《第三文本》和《视觉文化》等国际重要学刊的学术顾问,他的策展与写作对国际当代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哈拉吉Progress: Experiments in Think-speak-write Sequences)以及《言语的争斗:汉密尔顿、杜尚和乔伊斯》(A Strife of Tongues: Richard Hamilton/Marcel Duchamp/James Joyce)。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自2002年起,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2002年至2004年的“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4年的“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5年的“现实深处: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和“亚洲时间:新媒体艺术展”、2006年的“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以及“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等。高士明还编辑出版了《视觉的思想》、《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等学术著作,并即将出版专著《镜子与面具:关于现实与实在的视觉研究》。策展对于高士明来说,不止是表述或再现方式,而且是一种创造、塑型方式。他坚信行动的力量与主观知识在当代的意义,坚信策展是一种直接在历史暗房中进行的实践性的写作。他2002年以来的策展工作中始终存在着一条特定的文化思考的轨迹,即:如何从后殖民话语出走,摆脱身份政治和关系美学的思维惯性,从中国当代深层现实经验出发,激发起视觉创造的活力,重新构筑一种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的介入性的表述体系。 张颂仁,著名策展人,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创办人,国际艺术批评家委员会(AICA)香港分会创办人,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张颂仁张颂仁的策展实践他策展项目包括:“后89:中国新艺术”系列展、1994圣保罗双年展中国特展、1996圣保罗双年展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