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ocVIP

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时作业4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大连高三六校联考)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 A.中央财权下移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解析:据材料“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为了便于各地自行筹集军费镇压起义,允许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这逐渐导致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向地方转移,即中央财权下移,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的影响,无法体现西方经济侵略加剧的问题,故B项错误;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也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地方权力加强,不是萎缩,故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2.(2018·鹤壁高三段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曾提倡“一夫一妇”制。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政治主张具有矛盾性 B.坚持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 C.不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D.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 解析:材料“废除买卖婚姻”“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封建,但却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A、C项错误;材料“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表明B项错误。 答案:D 3.(2018·邢台高三模拟)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解析: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左辅正军师”东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特点;“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的是近代的先进法治思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革命性”不是前者所体现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空想性;D选项没有反映出后半部分的先进性。 答案:A 4.(2018·鄂州高三模拟)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解析:材料“太平天国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体现了太平天国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正确,B、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故A项错误。 答案:D 5.(2018·合肥高三评估)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受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影响所致,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6.(2018·菏泽高三诊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叛乱”或“反叛”,达17次之多,而称其为“革命”的标题新闻只出现5次。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辛亥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B.《泰晤士报》报道客观 C.《泰晤士报》存在舆论导向 D.辛亥革命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解析: 辛亥革命是要推翻清王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