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卷第2期 中 国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9 No.2 ChineseJournalofEco—Agriculture June, 2001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王家骥 李京荣 苏德毕力格 何 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12) 摘 要 生态示范压建设是我国政府为实施可持襞发展战略而发动的群盘性生枣建设活对,得到了社喜#g-的厂 泛支持。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辅制中要注意确保杜喜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 目标;注意规划区域的整体优化;注 意切实执行^与 自然控制共生这一基本法则;注意应用景观生态学莲于结构与功能匹配的理论去解击一些大尺度 环境问题;注意宪出重点,才能为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要尽量应用以3S技术和生态制 曰技卡为代表的新技术强化规划的科学内涵.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生态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 整体优化 3s技术 生态制图技术 Theory=0adpracticeinprogram ofecologicaldemmtstratlveare日construc~on.WANG Jia—JitLIling—RongrsU DE-Bilige,HE Piag(InstituteofEcoe~viroamentalSciences,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 encestBeijing100012)tCJEA,2001,9(2);22~24 ^w r-ct Constrge~onofec01ogica1demo~strativeateawasdeveLo~edbyChiaeseg0ven【menttopromotesustam ahiedevelopment,andtheactivitywinnedthesupportsfrom differentpartsofthesociety.Whilecompilingthe c0nstructionprogram ,itshould beemphasizedthat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eonom?,optin-azation o{entire target,hermoⅡybetweennatureandhuman,andutilizationofrelatedtheoriesinlandscapeecologyonlarge—sacle enviranmentalproblemsshouldprovMeanusefultechnicalsupportfordemonstrativeprojeels.Meanwhile,appli cationof3Sandecologicalnmppingtechniquescouldstrengthenthescientificintentionoftheprogram andimprove feasibilityoftheprogramme. Keywords Ecologicaldemot~strativeⅢ a.Sustainabledevelopment—Overalloptimizationt3Stechnique’Ecologi- ca1mappingtechnique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落实党中央的 “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举 针而发动的群众性 生态建设话动,从 1995年起至 2000年底 已批准了212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生 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多是以县为单位,其建设模式强调了实现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 标,这种模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需要编制规划,为此探讨与研究了生态示范区建 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1 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 目标 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的 目标在于确保该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持续发展表现在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 续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是 目的。若对这 点认识不清,人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如北京市筒子河承担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