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定位演讲.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刊定位演讲

从《北京文学》的发展探索文学期刊的出路 《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助理 王童 如何办好文学期刊,今天己成了期刊同仁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进行文学期刊的改革,也已成了老生常谈,在“改革”一词已成了时髦和流行语的今天,改而不革或革而不改的现状已成了一团理不清的乱麻与矛盾。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阐释的话,大概是会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但由于在众多的文学期刊中,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指山说海,隔岸观火,难免有脱离真弦,不得要理之嫌。所以笔者还是从自身所处的《北京文学》的发展说起,也只是一家一人之言,并不能概其全貌,只不过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笔者曾在报社当过多年的记者,在此十多年之前亦在一家通俗文学期刊也干过,所以对这些报刊的生存状态多有一些感触。我觉得办报和办刊物有两个不同的侧重点。报纸是需要有众多的记者广泛的收集各类信息,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提炼改造,以最快捷的速度,将信息通过报纸的版面刺激到读者的视线里,这里面信息本身的含量要超过文字的修饰。如果说,报纸是以扇面结构的新闻辐射为主的话,那么,文学期刊就侧重在纵深点上,它的内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点带面的。可以说,报纸上的新闻点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的阅读感是在验证这类真实事件的真伪过程中实现的。而文学作品则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一些。这样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编辑思想。梁启超当年在办《时务报》时曾提出唤起民智,增加活力,去塞求通,去浊求清的方针。我认为今天仍适用于我们。我再加上去狭隘而求广阔,去短视而求长视,去庸碌而求长进。以笔者所服务的《北京文学》来说,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政治文化地理位置上,完全有理由将其办好。如果说,文学期刊在今天这个历史环境中尚有生存之地的话,那么《北京文学》就应生存得更好。因你很难想象一个老舍、赵树理、杨沫曾任主编,一个因发表《海瑞罢官》被砌入历史的迷墙而引起巨大社会震动;一个发表过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一个培养了诸多优秀作家的文学期刊会悄然消失。但在现阶段这个社会转型期中,怎样顺之者昌的把刊物办好。这就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的因势利导。这也使我常想起邓小平当时在南巡讲话时对当地的领导人所说的:重要的是一个明白人还是一个糊涂人。虽然这并非是他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只是和他人聊天时说起的,但我认为它恰巧说明事物的道理,在特区的特定区域,许多政策法规不配套和不适应,怎样审时度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要靠当事人进行准确的判断,使之进入促进经济发展的健康轨道又不致偏离方向。那么,什么样的方向又是正确的呢?在这基本点上,赞成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并非是趋炎附势,而是在政策的迷茫点找到的一个准星,为此,我在网上还和他人争论过。我认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充分理解的空间,它从抽象、教条的政治说教中让我们解放了出来。作为思想和精神领域里的文学期刊自然是获益匪浅的。但我认为,今天的许多人总在谈学习,但实际上并非去领会其一些精神实质,举例来说,此番胡锦涛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为了忘却的纪念--目击克拉玛依大火十年纪事 此文获文联理论创作三等奖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