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及与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及与设计.ppt

第七章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设计 中国美学: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总称。指中国的文学与艺术所追求和表现的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中国人审美心理特征和推举的艺术精神,中国美学的价值观念和心灵体验,中国艺术的意境营造与鉴赏特征等原理。 中国美学表现为儒家美学的突出创造新变流动,道家美学的齐同万物,《楚辞》的烂漫美学,禅宗保任圆成的境界美学等形态。 第一节 远古至先秦的设计与美学思想 先秦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滥觞阶段。发展时期主要是春秋后期至战国。 先秦的音乐、诗、建筑艺术、绘画、青铜器艺术,体现了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在先秦哲学与美学中,由史伯、晏婴所提出的“和”的观念是与音乐直接相关的。 先秦美学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从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 (二)战国前期 (三)战国后期 第一阶段:儒道的美学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认为美与人生密切相关。深化和发展了孔子的观点。 第三阶段: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对墨家的“非乐”的理论做了具体系统的批判。 老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认为“道”为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本原。道是有与无、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主张美与丑相互比较、相互依赖而存在。 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气韵生动”、“境生于象外”、“澄怀味象”的理论,“虚实相生”的原则,“味” “妙” “平淡” “右拙”等美学范畴的确立,都出于老子的哲学与美学。 澄怀味象:南朝宋宗炳的美学观点。意指只有怀着虚静的心,才能很好体会审美对象。语出《画山水序》:“圣人含道映象,贤者澄怀味象”。“澄怀”是对体验者涤除俗念,超越功利的审美心胸,“味象”即体味、品味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精神。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 学说以“仁”为核心,并以仁学为基础和出发点,引出其美学主张。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休养中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重视艺术与美的社会作用,重视美育的重要性,为中国历史上提倡美育的第一位思想家。 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原句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从美学角度讲,“中”是一种自在未发的状态,是天地万物之本原;“和”是一种已发的合宜状态,人性发于感情而和于礼节法度。只有做到“适中”,才能达到中正平和的审美态度和天地阴阳二气平衡协调之美。 孟子的美学思想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直接继承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人格美的意义和价值。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大儒,孔子后一人,有“亚圣”之称。 认为人生来具有善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些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萌芽,经过自我修养,使之充盈贯注于自己的全人格之中,表现于外在的容色、应对进退,即成为美。 在中国美学史上最先明确提出人格美同样能引起审美快感。 提出“以意逆志”的命题,包含着对艺术欣赏特征的认识,主张“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上》),涉及欣赏自然景物的形式美问题。孟子美学作为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颇有影响。 庄子的美学思想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 家贫,曾借栗于监河侯(官名),也曾麻鞋布衣见魏王。不愿做官从政。相传楚威王曾以厚礼聘为楚相,遭其拒绝,后“终身不仕”,表现出对统治者和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蔑视。继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道”孕育、包容“天地之美”,是最高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只要做到“坐忘”,“游心”于“道”,就能“得至美而游乎至乐”(《庄子.田子方》)达到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庄子作为道家美学的代表,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美学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 荀子的美学思想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卿。批判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政治上主张理法兼治、王霸并用。哲学上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从人性本恶的“性恶论”出发,肯定对于声、色等感官愉悦的追求,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具有普遍性。又强调人的欲望的满足必须合于礼仪,受到社会的制约。 (《荀子.礼论》)在“形”、“神”关系上,主张“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依赖于形而存在(形具神生)。又认为“形不胜心”(《荀子.非相》),形象容貌之美次于道德品质人格之美,“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同上)。 发展孔子提出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观点,提出“君子比德”说,主张以自然对象之美来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