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九捕蛇者说169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明确目标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著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你知道唐宋八大家还有哪几位吗?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说”这种文体特点: 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注意重点 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同组同学组内互相交流。 2、翻译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自学探究 交流展示 1、生字词 2、结合本文内容,永州人争着 捕蛇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 正音: 啮( ) 腊( )饵( ) 挛( ) 踠( )瘘( ) 疠( )?当( )其租入? 嗣( ) ?几( )死者数?( )矣 莅( )? ?蹙( )? ? 殚( )徙(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 隳( )? ?恂( )?? ?缶( ) 弛然( )?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 niè xī luán wǎn lòu lì dàng sì jī shuò lì cù dān bó jiè nǎng huī xún f?u sì xī fú sì ěr xǐ chí 三、拓展延伸 课堂回顾 1、蒋氏“专其利三世”中“利”的是什么? 2 、蒋氏“专其利三世”为何问之,他“貌若甚戚”? 3 、蒋氏在自述时哪一句话最能统领他所有的答话?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剩余部分; 2、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二、自学探究 交流展示 1、根据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文中引用孔子的是哪一句话,你能说出它的作用吗? 3、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句,由此能归纳出本文的主题吗? 翻译 1、又安敢毒耶? 2、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3、故为之说。 译:1、又怎么敢怨恨(捕蛇的差事)呢? 2、我曾今怀疑这句话,现在以蒋氏所说来看它,还是真实可信的。 3、所以为了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 本文为了突出主题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对照课文谈谈哪些地方用了对比手法吗? 三、拓展延伸 课堂回顾 蛇毒 永之人争奔走 毒性猛烈 药用价值高 蒋氏 乡邻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主题 对比 对比 对比 生存状况 面临危险次数 死亡先后 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 课文小结 当堂训练: (一)全文的中心句是(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 (二)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解释该词的意思。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腊:A là( ) B xī( ) 2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当:A dàng( ) B dāng( ) 3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几:A jī( ) B jǐ( ) 数:A shù( ) B shuò( ) 4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A shì( ) B sì( ) √把肉晾干 √抵 √几乎 √同“饲”,喂养 √多次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1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A 已经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为治愈。 2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 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 A 居住 B 过,停 C A B A 作业: 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 复习课 归纳本课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实词总结为:①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写。“故为之说”。 已:①止,治愈。“可以已大风”。 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①征收。“岁赋其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