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四 寻梦者戴望舒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赴法国开始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1935年春回国。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 1941年底,日本侵占香港。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 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 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 1949年3月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 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2月25日,逝世于北京。 有四本诗集: 《我底记忆》(1929) 《望舒草》(1933) 《望舒诗稿》(1937) 《灾难的岁月》(1948) 共存诗90余首。 《戴望舒诗选》(1957) 戴望舒诗歌历程 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 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 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早期和成熟期) 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 初期代表作《雨巷》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标志着向现代派诗过渡。成熟期的现代派诗代表作《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 两类抒情形象:苦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少女。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剧感受。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 他更善于体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 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梦,那种美丽、芬芳而哀怨的姑娘,它充满着魅力和诱惑,却难以寻求,诗人所擅长的就是对这种美丽的忧郁梦体验。 《雨巷》 《雨巷》发表于1929年。它以优美、低婉的调子抒发着诗人浓厚的忧郁和感伤。 叶圣陶说“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以优美低婉的音乐节奏著称,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谓。 “雨巷” “雨巷”:悠长而又寂寥的,梅雨季节江南小巷。这个意象或这个场景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再现当时情景,另一方面则也为了烘托或营造一种适合表达诗情的氛围。 “雨巷”也是人生经验或生命体验的一种传达。孤独、寂寞、感伤。其中充满了人生或生命的隐喻。而且这条“雨巷”,来自过去,暂留现在,指向未来。因此,诗中充满着深刻的生命体验。 “丁香一样的姑娘”构成全诗的主要抒情线索 其次,从文学修养上看,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被称为是现代派的首领。 戴望舒30年代曾经游学法国,西方意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其中以法国象征派影响为最大,他曾经翻译过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歌。 戴望舒的忧郁,很多都带有现代派的那种荒原意识。 再次,从个人生活经历上,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的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有更深刻的影响。 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他先后与三个女性恋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 第一个女性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1928年,戴望舒深深地爱上施绛年。 《我的恋人》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年举行订婚仪式,结婚条件: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完婚。 1932年10月,乘邮船离开上海赴法留学。 1935年4月,戴望舒回到上海,施绛年移情别恋 第二个女性是穆时英的妹妹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