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秦汉文化政策转变 .ppt

  1. 1、本文档共2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秦汉文化政策转变

一 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 二 汉初的黄老之学 三 汉武帝的崇儒政策 四 儒学的经学化和谶纬化 五 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名词解释:焚书坑儒;太学 简答题:简述秦汉时期文化政策的转变过程。 论述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简要论述西汉武帝时期的文明成就,然后以此为基础,试分析秦汉社会文明的基本特点。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期,两千多年的专制集权王朝由此产生、奠定并基本确立。在这一时期,现实社会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以及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思想亦是如此,经历了由“法”及“无为”而达“儒”的变化过程,并最终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具体来说,秦朝主要以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实施严刑峻法;西汉初年则推崇黄老政治,奉行“无为而治”;从汉武帝时代,开始采用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秦汉时期的统治思想经历了由法家、黄老到儒家的变化,文化政策也相应进行了从强制性统制到宽弛放任,再到由禄利之路诱导而趋同的调整。 一 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但即便如此,秦的统一还只是器物制度层面的统一,而心态文化层面仍是分裂的,并没有得到真正融合。原东方六国在军事上的抵抗虽然随着秦的统一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文化上的冲突和对抗,却并没有随之而消解。 因此,摆在秦始皇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采用何种统治思想,来真正臣服源自异质文化的六国臣民,把他们整合到新的国家政权中来。 秦自商鞅变法以后,一直奉行法家学说。 秦孝公时商鞅用法家思想指导变法,秦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此后,秦历代统治者基本尊奉商鞅确定的统治原则,国家大治。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重用李斯等法家人物,吸收新的法家思想成果,处理内外政务,促进了统一事业的完成。 秦始皇正是实践了法家的政治学说,通过暴力手段完成统一的。固有的思维定势使他觉得,法家的政治思想同样能在维护集权统治中取得成就。基于此,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继续执行法家路线,实行全面专制统治,把严刑重法视为建立大一统秩序的关键。 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就曾制订成文的律令。根据实际需要,秦始皇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修订,形成了内容更为缜密的《秦律》,颁行全国。故李斯云:“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不过,《秦律》早佚,其具体内容,史书上只有零星记载。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一千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以及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式,可以作为了解和研究秦始皇颁行全国的法律的重要依据。 这批法律文书,和关于商鞅政策的传统记载相比,表现出一种更实用、更折衷、更少片面性的行政方法,法家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像人们根据实际记载的个别事件或后世儒家的责难所设想的那样教条,而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从中也可看出,各种法律思想通过行政手段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秦朝的中央集权政治,正是在这种法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同时也应意识到,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可能并不觉得他们属于那些最早由汉代学者所划分的各具特色的独立“学派”。撇开诸子互绌不论,各种思想学派都有着同样的学术目标,即“务为治”,因而具有一种共同的思想倾向,即强调大一统,不仅是政治的统一,而且也包括文化和思想意识的统一。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学术文化发展固然有好处,但对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却不利。秦始皇看到了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密切关系,为适应建立、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在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方面统一举措的同时,也采取了思想文化上的统制措施,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秦始皇在消灭六国后,以法家学说和大一统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希望能够把人们的的文化和思想行为在法家路线下统一起来。为此,秦始皇企图实现“书同文,行同伦”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目标,甚至采取极端措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焚书”和“坑儒”事件。 1.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形和混乱,不仅妨碍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影响朝廷政令的传递和执行。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即进行了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化工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取“书同文”政策,下令对六国原有文字进行整理,宣布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以李斯的《仓颉》、赵高的《爰历》和胡毋敬的《博学》为范本。 与篆书通行的同时,又创造出一种比小篆更加简便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后来程邈加以改进,它比小篆更易书写,秦始皇也予以全国推行。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由古体转为今体的重要里程碑。 《说文解字序》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统一文字的意义 秦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