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高考强化训练2(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高考强化训练2(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高考强化训练2(解析版)

高三历史考前训练2 1.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A.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利事业是用来发展农业的,水利事业的进步也就会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水利事业和中华文明的根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A错在夸大了水利事业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水利事业的进步而非水利事业的进步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水利事业的进步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并没有直接的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水利和农耕经济的密切关系。 2.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A. 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 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 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等反映了社会史观视角下的物质生活,故A项正确;近代史是从现代化角度出发,故B错误;整体史观是从全球视角出发,故C错误;文明史观是文明角度,故D项错误。 点睛:最近几年高考备考复习时盛行新的史观主要有: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所谓文明史观,就是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涉及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球史观亦称整体史观则认为: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去考察历史,即“全球史观是历史时代的产物”;而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它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科学化;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 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写作是 A. 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 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 C. 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 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 【答案】C 【解析】材料并不能看出妇女地位提升及作者对此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与贞节烈妇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可以看出其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与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4. 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广东 山东 陕西 直隶 人数 31 14 3 1 1 1 1 1 这反映了 A. 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 B. 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 C. 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 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分布,体现不出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清朝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明显超过北方,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的状元占明显优势,而此时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的时期,体现了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清朝时政治中心在北京,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科举文化事业的发展。 5. 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这说明李鸿章 A. 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 B. 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 C. 推行清末新政不被理解 D. 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并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而这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了,排除A;英法联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清末于1901-1911年,排除C;由“1872”可知,这时在开展洋务运动,答案选D。 点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时空观念的掌握,根据题干“1872年”及所学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