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A卷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A卷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A卷历史试卷(解析版)

历史月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30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材料中的俗语正反映了这种小农经济的特征,故C项正确。“丑妻薄地破棉袄”并不能反映农民的生活富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极端落后,而是体现小农经济的特征,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地位的信息,无法推断处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二是结合设问要求“本质上”,运用小农经济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也。”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奖励农耕 D. 商鞅变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井田制之下,人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实施土地私有制之后,人们生产积极性高;故该现象反映的本质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奖励农耕,而是强调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商鞅变法,而是强调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D。 3. 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 “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租佃制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这一制度自战国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特点: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B项“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要把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租佃制 4.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商代。A项马王堆汉墓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史实;B项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D项《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著作,故答案为C选项,商代已经出现甲骨文了。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名师点睛】纺织业: ①新石器时代: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商朝: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③西汉:丝织技术精湛,远销地中海,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④唐朝: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⑤宋朝:纺织业有更大发展,棉纺织业得到推广。 ⑥明朝:出现“花机”(花楼机 5.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中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主旨的错误解读,材料强调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排除。材料主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而是强调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排除C。材料强调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排除D。 6.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从考古挖掘来看,秦魏墓葬出土了成套的铁制农具,表明当时铁制农具在当时普遍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