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1年秋季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30.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秋季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30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远古时期的音乐就是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禅让制时代原始社会里的音乐。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瞽宗:一个起源于商代的音乐教育场所。商代的音乐教育不仅教本国的贵族子弟,而且还有别国的学生。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 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 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周代乐官一般兼具行政、教学与演奏(演唱)三种职能。 音乐教育: 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贵族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礼”、“乐”的比例是很重的。他们学习礼、乐的目的,并不是去从事各种音乐表演活动,他们的目的是要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西周的礼乐制度到春秋战国时,开始普遍出现僭越的情况,《论语(八佾》中,孔子发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感叹。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 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乐器:八音分类法:周代的乐器数量与种类远远超过了夏商时期。伴随乐器数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乐器加以归类。周代的先民于是创造出了“八音”分类法,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种分类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列子(汤问》记载了一位著名的韩国歌手韩娥,形容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最早与汉乐府相关的线索,大概可以追溯到刘邦的《大风歌》。(亦称《三候之章》)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鼓吹乐的种类: 鼓吹乐包括“鼓吹”与“横吹”两大类。 鼓吹包括: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 梁韩三国时期民间歌舞包括:公莫舞、巴渝舞、鼙舞、槃舞、铎舞、拂舞、白纻舞、踏歌。 打击乐器:建鼓、提鼓、小鼓、扁鼓、鼗鼓; 汉代古琴音乐逐渐从相和歌乐队中脱离出来,向着器乐化的倾向发展,这个时期的琴曲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少琴曲直接取自当时的相和歌或相和大曲,且带有明显的叙事性特点。其中《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就是其中的代表。 美学专著: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乐记》、《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宗,糅合了儒、法、阴阳诸家思想,构筑起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淮》各篇均有论乐文字,虽然零散、简略,其思想却全面而系统,内容也丰富且深刻,涉及音乐创作、表演、欣赏、功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后世阮籍、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均源于《淮》。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南朝时,独立歌唱的形式叫“但歌”;独立演奏的器乐曲称之为“但曲”。 相和引:主要是以五音来命名的有歌辞和伴奏的歌曲形式。凡相和,伴奏乐器有苼、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宫、商、角、徵、羽五引的歌词都是七字一句,三句一段的单段体,与《箜篌引》五言、七言、长短句

文档评论(0)

mliaojfangw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