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对联12
《中华对联》第一章对联基本知识
一、对课就是老师教学生对对子,或者说作对联。
对课是旧时私塾常见的乃至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课盛行过一千年
对课到底出现于何时,尚无确考。至迟不得晚于唐开元年间。其时官修的类书《初学记》,各卷每节皆有“事对”一项,置于“叙事”之后,“赋”、“诗”之前。多为二言对,亦有三言、四言、五言者。如卷一天第一之“覆盆,转毂”、“玉仪,铜浑”、“杞国忧,秦密答”、“白鹤云,黄雀风”。
1. 【对联】 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 【春联】
指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 例: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3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3. 【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例:
琴和瑟静
花好月圆
4. 【寿联】 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例: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5. 【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用于哀悼死者的楹联,例:
哭公只有泪
提笔竟无言
6. 【灯联】指贴挂在灯上的联语。例: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7. 【言志联】 悬于书房、卧堂等环境表示主人家抱负等楹联。例: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清 顾炎武)
8. 【名胜联】指专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例: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冷泉亭)
9. 【行业联】专为行业特点所撰写的楹联,起着行业广告的作用。例: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
10. 【交际联】指人们用作酬赠交谊的楹联。例: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1. 【书画联】 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联语。根据画面上的内容题上切合画面的楹联。例: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李苦禅题竹)
二、【四声】 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1.古音四声分平、上、去、入(例句:天、子、万、福,详情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
2.今音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句:妈、麻、马、骂)
三、【平仄】 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
1.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
2.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四、【对仗】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的概念相当,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相当。 例: 黑/白 长/短 高/低
男/女 天/地 大/小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从字数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等等。但实践中多为四字以上,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从内容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即意思要相互衬托或衔接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正对”如:
心莲清净
性海圆融
“反对”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当然,这种互相衔接同时也是互相衬托的。如:
若无前世心中毒
哪有今生意外灾
又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生硬与滑稽,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
除非是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如: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常用联)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常用联)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常用联)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联)
2.词性相当、概念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
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 副词对副词,等等。如:
大行绝俗忘荣辱
至道无情空是非
如果从每个字来看,“大”与“至”、“荣”与“辱”、“是”与“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