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窑洞的冬暖夏凉谈起36
从窑洞的冬暖夏凉谈起
——一种居室温度调节的节能前景
武际可 徐丹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100871)
摘要 本文通过一个地表热传导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得出了地下温度变化与地表存在相位差
并且振幅衰减,某个深度以下温度恒定为全年平均温度的结论。由此讨论了一种温度调节的
设想,论证了可行性并与现有方案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热传导,温度调节,供热
冬暖夏凉的窑洞
窑洞,是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广泛分布于陕北、山西、陇东、宁
夏南部以及豫西等地。早在古代,我们的先民就有“凿穴为居”的习俗,至今居住人口仍达
四千万以上。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什么选择窑洞这种居室形式呢?黄土的直立性为开凿窑洞提
供了保证。黄土高原被众多的沟豁切割得支离破碎,在沟豁的岩面上开凿窑洞是十分方便的。
对于在黄土高原塬面保存较好的平坦地区,人们就凿掘出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深坑,沿着坑
壁开凿窑洞,称为地坑窑或天井窑。其间的生活被描述为“上山不见人,入村不见村,平地
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除了上述因地制宜、能够和易于建造的优点外,窑洞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保温隔热、冬暖
夏凉,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稳定性好,有益于人们的健康。住在窑洞里舒适,能延年益寿,
难怪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窑洞的冬暖夏凉,古人就已清楚。在明人陈继儒所著的《销夏部》中就有不少古人利用
天然洞穴的凉爽以避暑的记载。其中有一则说:“巨鹿金乡山北有石洞口,清凉,深十余丈。
内凿四小阁,阁外一堂,陛高三尺,堂外两门,门外两大阁。石道长三十丈,阔十有六尺。
世传秦始皇避暑宫也。”说明在很的古时候,窑洞挖得已经有相当的规模,甚至有宫殿的形
制,用作避暑。该书在摘录一篇宋朝人写的《石乳洞记》的末尾说:“洞之中,冬温而夏凉。”
为什么窑洞和天然洞穴里冬暖夏凉呢?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看,是否可以利用这种现
象呢?值得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1
窑洞里冬暖夏凉的原因
t
设 为在 时刻距地面深度为 (向下为正方向)处的温度,因为从地表向地下传
u(t, z) z
热是一个热传导过程,所以u 满足下面的一维热传导方程及边条件
⎧∂u ∂2u
⎪ κ , t =≥0, z ≥0
⎨∂t ∂z2 (1)
⎪
u t t t =
⎩ (0, ) cosω , 0
k
其中ω为地表温度变化的圆频率。方程中系数κ ,k , ρ, c 分别为土壤的导热系数、密
ρc
度和比热容。
本来,在边条件的提法中,用三角函数来近似代表地面温度变化,应当是
*
u (0,t) A cosωt +B (2)
A 为地表温度变化的振幅,B 为地面平均温度。由于热传导方程和它的边条件都是线性的,
所以可以对上述边条件右边各项分别求解,然后将所得的解叠加。对应第二项平均温度项的
解很容易得到,即在时间和空间上仍是常数。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去按(1)式的边条件去求
解u(z, t) 。
问题(1)具有如下封闭形式的解
u(z,t) e−αz cos(ωt −αz) , t ≥0, z ≥0 (3)
c
ω ρω
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