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剩余法.doc

穆勒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剩余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穆勒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剩余法

发表于《中学生物学》2014年第5期 穆勒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S.Mill,1806~1873),他的穆勒“五法”中的一些辩证思想方法——判断因果关系的归纳的逻辑思想,是探因类实验设计题破解的有效方法。其中“剩余法”较为复杂,有时要综合运用其他诸如“契合法”,“差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这些法则,但无论是经典探究实验,还是我们自主探究实验经常要用到,掌握其逻辑思想方法对我们完成从理论学习走向自己动手设计探究性实验有指导作用。 一: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剩余法”的应用 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栓球菌转化实验推断:S型肺炎双球菌含有转化因子。那么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物质? ⑴是蛋白质吗?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20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结构多样性的蛋白质,决定了蛋白质功能多样,蛋白质本身是生命的体现者。更多的科学家联想到: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如果因此蕴含遗传信息,作为遗传物质的可能性很大。 ⑵是糖类吗?多糖类的荚膜,是S型肺炎双球菌毒性的直接原因,是否是遗传物质? ⑶是DNA吗?而对含量较少的DNA的分子结构不甚了解,只知道,它是由4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想象不出DNA怎么可以携带海量的遗传信息,所以推测蛋白质为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 1944年,艾弗里验证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就是把S型肺炎双球菌的那些可能是遗传物质的先行条件(物质)分别分离提取:DNA、蛋白质、RNA糖类等物质,观察其对R型活菌的转化效果,发现只有DNA具有转化能力,其他物质均没有转化能力。而且随着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S型活菌的DNA形成脱氧核苷酸,就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显然,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均不是。 在这个实验中艾弗里应用了逻辑方法 “剩余法”: 二:穆勒的“剩余法” 它是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由某种复杂情况引起,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 把各种先行条件逐一加以分析,那些与被研究现象无关的因素(蛋白质、糖类、RNA、DNA+DNA酶)一一加以排除,而剩下的某一先行条件(DNA),则是被研究现象S型肺炎双球菌转化具有转化能力的原因,再设计实验确证。 剩余法的逻辑形式是:已知被研究的复合现象a、b、c、d的复合原因是A、B、C、D; 已知:B是b的原因,是c的原因,是d的原因,所以,A是a的原因。.D.E.F.G分别表示不同的因素,a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现象,“契合法”可以用下面表1表示: 场合 因素 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所以,A与a有因果关系。 特点:异中求同。不过特别要注意各场合有无其他的共同情况,还要注意这些场合的研究共同现象是否关键”. 所以要注意一下两点: 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 第二种,求异法: 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存在时,具有转化能力(出现S型肺炎双球菌后代); 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不存在时(蛋白质/RNA/糖类/DNA水解产物等物质),不具有转化能力(不出现S型肺炎双球菌后代); 结论,DNA是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 差异法(即求异法)的一般的逻辑思路为: 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场合与不出现的两个对比场合之间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如果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着,而在另一个场合中没有这种因素作用的场合不存在,那么,这个因素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差异法,可用下表2表示: 场合 因素 现象 (1) ABC      a (2) —BC      — 表2 说明因素A与a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特点:同中求异。求异法比求同法更可靠,相对其他探因类的逻辑归纳法简便,在各类实验中用得最多。 第三种,共变法: 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的浓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结论,DNA是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 共变法归纳原理可表述为:在某一现象(因素)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相关性变化,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设A1A2A3……是现象(因素)A的不同状态,a1a2a3……是另一现象a的不同状态,共变法可以用表3表示如下: 次数 因素(自变量) 现象(因变量)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从表中不难看出A(自变量)与现象或因素a(因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种,求同求异并用法: 场 合 现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