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双稳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货币双稳健

2005年第2期(总第26期)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5年1月25日 本期主题:财政货币“双稳健” [按]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我国2005年将实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双稳健”组合。会议明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这标志着1998年以来“稳中求进”的宏观调控目标及与之相对应的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已结束使命。以“进中求稳”为调控目标的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开始正式实施。 “双稳健”之一:稳健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中性与稳健辨析 有关财政政策转型最早的官方提法,来自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004年5月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闭幕会上的一次讲话,金人庆提出,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此后“中性财政政策”这一提法立刻成为国际财经的焦点之一,并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关于财政政策由“积极”向“中性”的讨论。在各界对中性财政政策争论不休之际,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2005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公开表示,明年将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并对稳健财政政策内涵作出阐述: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积极增收节支,调整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楼继伟特别指出,业界关于“中性财政政策”的提法并不准确。他认为,中性财政政策可以有两种理解,政府没有财政赤字或者财政赤字保持不变,都可以叫做中性财政政策,所以,用“稳健财政政策”更加准确。 最终,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落实的字眼为“稳健”。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这个表述比较含蓄,比较大众化,比较有弹性,社会公众容易理解,政府的姿态就是稳稳当当把这个事情处理好。”不过,无论怎么表述,实际的政策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改变,基本的要领就是财政政策要在总量上由原来的扩张转为松紧适度,要把国债和赤字的规模下调,在结构上作为政策实施的着力点,有保有控,有保有压,在财政改革、税制改革方面积极进取,“这是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自1998年至2003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中国财经领域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扩张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类型,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日益凸现 其一,连续6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给我们留下了数额较大的债务。这些债务成本表现在四大方面:是使建设国债累计发行额达到了9800亿元;二是特别国债发行额达到了2700亿元;三是国债余额从1997年的5508.88亿元扩大到2003年末的22787.43(不包括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四是债务负担率从1997年的7.4%上升到2003年末的19.5% 其二,国债资金投资效益递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发行的长期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体来讲是带来效益的。但是,由于国债投资基本上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也大都是国有项目,形成的企业也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在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国债投资的收益率是很难保证具有持续性。从国债资金使用上来看,第,由于国债资金被看作“免费午餐”,许多地方在前期准备不足,缺乏配套资金的情况下,盲目争夺国债投资,出现了大量超概算严重的“三边”工程,旦配套资金无法及时跟上,必然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极大妨碍了国债项目效应的发挥。第二,由于地方利益驱动,在国债资金的使用中,项目布局不尽合理,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重复建设现象,导致国债资金相当程度的闲置与浪费。第三,随意挤占挪用或违规使用国债资金的项目屡禁不止,部分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薄弱,资金账目混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债资金效益的发挥。 其三,存在体制复归倾向。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职能是对市场作用的“拾遗补缺”而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观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增债,还是扩支,它的传导机制是由政府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带动社会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但就实际情况看,连续6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使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内生为经济进步增长的必要条件,出现了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财政政策的现象。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债投资偏重于政府计划调节,投资项目由地方各级层层申报,上级政府层层审批,同时还要求银行配套贷款、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这样一来,我国已经有所改革的投资体制,又重新向中央政府集中;开始培育出来的企业投资主体,又为政府投资主体所取代。 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