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文化漫谈27
徽州文化漫谈
开场白(略)
一、什么是徽州文化?
1、徽州行政区域:徽州作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作为县上一级的行政区,其名称是北宋宣和三年(1121)从隋、唐以来的歙州新安郡改名而来。作为独立的文化单元,始于秦汉。而州治移歙则早在唐武德四年(621),统领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则始于唐大历四年(769)。元代为徽州路,明、清为徽州府。这片区域东西约400里,南北约250里,从唐大历年间以来,一直保持到1934年婺源划江西之际。
2、徽州文化的定义: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宋、元、明、清以来植根于徽州本土,并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
就时间而言,徽州文化可以向前追溯到徽州设立之前的歙州、新安、山越等时代,向后可以适当延续到民国乃至当代。
就空间而言,徽州文化立足于徽州,辐射于徽州之外的大江南北,乃至于海外。这就是“小徽州”与“大徽州”。
3、徽州文化的内涵: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有人将其概括为“商成帮、学成派、人成群(即徽州历史人物群星荟萃贡献突出)。
其内容主要包括:
徽州商帮、徽州家族、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契约文书、徽派朴学、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戏曲、徽州教育、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科技、徽派建筑、徽州三雕、徽州村落、徽州消防、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文学、徽州民间工艺、徽州文房四宝、徽菜(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等。
就其载体而言,既有书本、契约文书、石刻碑文、口头语言等,又有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的民居、祠堂和牌坊等物质载体。
徽州文化最具特色的两个方面:
一是商人特质: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二是宗族特质:徽州大姓聚族而居,徽州宗族文化及乡土文化氛围,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弘扬和勤俭持家风气的维系,输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徽州文化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4、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
①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
从远古到春秋,苗越土著山民长期生息在这里,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巢居农耕,有以印纹陶为代表的越族文化。
②山越文化阶段:
从战国到东汉。秦置歙、黟二县,山越民族“依山阻险,不纳王租”,“勇捍尚武”、“断发文身”、“火耕水耨”,被称为“蛮越”。
③新安文化阶段:
自西晋太康元年(280)新安郡设置到北宋。中原战乱,北方士族三次大规模南迁:
一次是西晋末年(311~316)的永嘉之乱
二次是唐末黄巢起义
三次是宋代的靖康之乱
④徽州文化阶段:自南宋始至民国。南宋封建政权南迁,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至临安(今杭州),徽州文化在新安文化的厚实基础上,勃然兴起,至明清全面繁荣。
二、徽州文化研究的意义如何?
1、徽州文化为研究中华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提供了一个范本。
2、徽州文化还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学研究价值:宋元明清以来,出现了这么多人才俊杰,出现了徽商,出现新安理学、皖派朴学等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对人们探索地理环境与文化关系等提供了生动的研究空间。徽州大量进和出的移民现象,还为移民、移民社会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徽州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倡导道德规范,对于“徽骆驼精神”的发掘和弘扬,对于徽商勇于开拓进取、重视道德教化、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公益事业等精神的探研,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回归与重塑。
4、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是发掘徽州(包括我们休宁)宝贵人文旅游资源,振兴和发展黄山市旅游经济的需要。
三、徽州文化热点问题概谈
1、徽州宗族
①聚族而居:一姓村中千丁皆集,而无杂姓搀入。仆人例外。
②祠堂:是徽州乡村最大最辉煌的建筑。普遍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有总祠、支祠;有男祠、女祠等。
③族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修谱以立守法、兴礼义、出姓氏之统,溯源流、别宗派、序昭穆、明尊卑、彰祖宗之绩,传子孙之绪。一般三十年一次,三世不修,则为不孝。
④族规:为封建宗族制约族中众人的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忠君、尊祖、敬宗、正名分、倡孝悌、睦宗族、严门第等封建伦理道德。
⑤祖坟与祭扫:为坟地打官司或宗族斗殴是徽州历史上频率最高的民事纠纷。
“走祭”:清明扫墓,第一天首先是族长率领到始迁祖坟地,按辈分大小和年龄长幼排队绕坟莹转一圈,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并求祖先保佑本族繁荣昌盛。
再依次到二世祖、三世祖;第二天是祭祀各支派祖先;第三天是各家祭扫各自祖先。
⑥族产:主要来源是先祖遗产、分家存留、绝灭户私产归公及众存族田等,其收益主要用于国课、墓祭以及宗族其他重大公益事业,也有按族人拥有的份籍多少分给族人。
宗法制度的历史意义:一是增强了抗击自然与社会的能力;二是加强了社会伦理道德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