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表现: 1、农业: (1)原因: 必要性:人口增加,国家需要。 可能性:人口:劳动力增加 技术:农具,耕作技术,轮作技术 土地:吁田,沙田,梯田 (2)表现: 粮食作物:水稻, 太湖流域 经济作物:棉花,茶叶,桑蚕 二、表现 2、手工业: 表现: 纺织业:丝织:官办作坊,私人作坊(机户) 棉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海南岛) 制瓷业:江西 景德镇 造船业:东南沿海城市 3、商业: 纸币:会子 城市:临安 4、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 (1)原因: 必要性:传统纳贡体系的崩溃和岁币的输出 西夏的兴起 可能性:物质-经济重心的南移 技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指南针) 政策- 政府重视:对外港口 对外管理: 对外商居: (2)表现: 路线:泉州-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 向南可通往东南亚, 向西南可通往印度、波斯和阿拉伯 物资: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 (3)比较: 同:唐宋都重视海外贸易 都以输出丝织品为主 都有广州,泉州等重要港口 都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等国往来 异:唐朝的对外贸易以长安为中心 宋朝的对外贸易更广泛,最远到达非洲 宋朝设有市舶司,番坊,番市。 填空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是在_______时期。 宋朝江浙一带的私人丝织作坊主,被叫做_______。 南宋时期的三大贸易港口是_______。 南宋时期_______成为全国的粮仓。 南宋_______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练习与测评 1.(1)三国两晋南北朝; (2)两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3)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商业外贸:宋朝政府鼓励外贸的原因、三大外贸港、市舶司、“番坊”、“番市”。海外贸易的商品、“海上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意义。 练习与测评 2.(1)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南宋经济中的重要性。如绍兴末年,泉洲、广州两市舶司的每年收入达到200万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2)经济重心南移后,对外贸易成为南宋王朝的重要收入来源。 练习与测评 3.(1)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以中国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 向南可通往东南亚, 向西南可通往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2)向外传播丝绸、瓷器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路”;传播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传播各族人民光辉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传播我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人类之路”。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政治局势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等关系史学界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几次大分裂的政治局势所致 第二种: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