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上课).ppt

第四章第二节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上课).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二节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上课)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三农”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你知道什么是“三农”问题吗?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知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又称第一产业) 你能说出以下农产品来自何种作物?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一个最大差异之点,它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交错的范畴。农业种植的作物、畜牧业饲养的牲畜,林业栽种的树木、水产业繁殖的鱼类和水生生物都是生物,都有它们本身的生长规律,都受制于自然条件,因此农业这个生产部门要特别讲究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问题严重 课堂练习: 棉花的分布:新疆南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北方 南方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油菜 花生 甘蔗 甜菜 P101活动 读地图册P34~35,完成下表: 东西差异 东部 西部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水田 旱地 南北差异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课本P101活动 P102图4.16 什么叫做“地”?有人认为地就是土,因地制宜就是因土制宜,因土种植,这样理解就太窄了;也有人认为“地”或者“天”都是指大自然,因地制宜就是因自然条件制宜,这不够全面;其实,“地”还应包括一些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内。例如劳动力的分布,各地不仅有多有少,还有强有弱,有生产技术熟练与不熟练等等的差别;再如民族组成也有地域差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产与消费习惯,对农业生产就有不同的要求和对待;各地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水平也有差异,所有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因地制宜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应考虑有地域差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这样理解因地制宜的“地”才比较全面。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掌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建设现代化的进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不仅是数量增长,而且品种要扩大,要求有更多种多样的资源投入生产并满足生活上的需要,于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地关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人类和大自然打交道,关系搞好了,可以从大自然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东西来改进生活;反之,如果关系搞不好,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后患无穷。开发利用自然如果不得其法,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造成破坏,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P103活动 P106活动1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中国将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过七旬、又瘦又黑、满脸皱纹的袁隆平经常被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当成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而当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语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杂交水稻时,他们才醒悟过来这就是采访对象。 ???? 让中国人填饱肚子的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要求我像农民一样的生活。” ????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 ????在中国,一半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和百分之六十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研究出来的各种品系的杂交稻。 据统计,截止一九九九年,中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袁隆平坚信中国能凭有限的耕地养活全国十二亿人口。 一九七三年,四十三岁的袁隆平实现了一部分梦想--他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三百公斤提高到五百公斤以上。 ????这之后,他努力育出产量更高能“养活整个世界”的水稻。已经七十一岁的袁隆平没有时间休息,他最新的研究是“超级稻”,去年已经实现每亩七百公斤以上的一期目标,并达到农业部规定的优质米二级米质。从一九九七年开始攻关的二期目标为亩产八百公斤,计划二00五年前实现。 ????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这是袁隆平另一个长期目标。?杂交稻已开始在全球推广,FAO认为这是提高粮食产量最好的办法。根据联合国FAO的资料,一九九一年全球只有百分之十的稻田种上杂交稻,但生产出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水产稻量。 “如果剩下的都种上杂交稻的话,世界上的粮食产量至少翻一番,将大大缓解全球粮食短缺问题。”袁说。在中国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