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文化传承与创新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文化传承与创新

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6-1臺灣的傳統文化 * 本單元學習動機 為什麼冬至時,都要吃湯圓呢? 每年都看阿媽包粽子,外面買不就有了嗎?幹嘛自己包啊! 現在電視上播的布袋戲有雷射聲光效果,爸爸說以前的布袋戲沒這麼炫吔! 我們要怎樣保存傳統工藝呢? ※請各位同學們針對下列的問題,仔細的思考 * 6-1臺灣的傳統文化 節慶習俗   在農業時代,人們依照季節、氣候變化耕作。   農村生活配合節氣變化,一整年莊稼、祭祀都有日程表,加上廟會祭典,讓平淡的農耕生活增色不少。   歷經長時間的演變,部分節慶習俗也發展出臺灣本土的特色。這些節慶習俗有的已經發展成為臺灣地區珍貴的文化資產。 冬至,稻作已冬藏,人們準備湯圓祭祖,感謝平安過了一年。 立春時,農人開始忙著插秧。 夏至時,南部第一期水稻已經完全成熟,準備收割,而第二期的稻作也開始播種。 * 農家生活與季節、氣候變化息息相關,立春之後,大地回暖,農人又開始忙碌。 冬至時,大家一起搓湯圓、吃湯圓,象徵圓滿又添歲。 * 屏東縣 東港鎮燒王船,原來是為了驅除瘟疫而發展出來的祈福活動。 桃園縣 中壢市放水燈是為了引領水面孤魂上岸,享用祭品。 宜蘭縣 頭城鎮中元節搶孤,以人象徵鬼魂取得祭品,深具普度孤魂的意義。 * 廟宇的裝飾藝術   移民來臺開墾,披荊斬棘,在大規模土地開墾後,聚落與市街隨之興起,當人們漸漸嘗到辛勤努力的收穫時,往往修建美輪美奐的廟宇,以酬謝神明保祐。   廟宇不只是信仰中心,同時也展現傳統建築之美。廟宇建築裝飾題材多是深受喜愛的吉祥圖案,或取自古代神話、歷史演義小說的人物故事,使廟宇處處蘊藏著歷史文化。   修建廟宇的匠師身懷絕技,如木雕好手黃龜理、臺灣第一交趾陶葉王、剪黏翹楚何金龍及彩繪大師潘麗水等人,他們巧思構圖的藝術作品,使臺灣廟宇彷彿是一座民間的藝術博物館。 * 臺北市 大龍峒 保安宮 先民興建保安宮,感謝保生大帝的護祐。保安宮裡梁枋精細的彩繪、生動的石雕,都展現出傳統建築裝飾藝術之美。 罵王朗 屏東縣 東港鎮 朝隆宮的黃龜理木雕作品。 * 楊香打虎 臺南縣 佳里鎮 震興宮的葉王交趾陶作品。 演舞廳 臺南縣 佳里鎮 金唐殿的何金龍剪黏作品。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臺北市 大龍峒 保安宮的潘麗水彩繪作品。 * 民俗藝陣   陣頭的種類很多,例如:遊行間演奏音樂的開路鼓,可以驅邪除魔的什家將,以歌舞表達農村生活的牛犁陣,或是展現武術精神的宋江陣。   在臺灣廟宇的慶典活動中,可以看到各種民俗藝陣,民俗藝陣可分為藝閣和陣頭。   藝閣就像大型花車,以靜態方式呈現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寓教於樂。   臺灣的民俗藝陣從前多是業餘的組織,村民利用農閒時參與藝陣,既可休閒娛樂、練武強身,也間接聯絡情誼,凝聚地方的向心力。各種藝陣表演以廟埕為舞臺,服裝與肢體動作展現豐富多變的創造力,為慶典活動帶來熱鬧歡樂的氣氛。 * 現在藝閣的表演者多乘坐在裝飾華麗的車上,參與綵街活動,祈求神明保佑。 原為農閒時鄉民練武健身的宋江陣,已演變為一種民俗藝陣,在廟會時出陣護神、驅邪保安。 * 傳統音樂   北管樂除了絲竹樂器外,加上大鼓、嗩吶、鑼等樂器,曲調高亢,常在迎神廟會中演奏,增加熱鬧氣氛。   南管樂與北管樂,是臺灣傳統音樂的兩大系統。   南管樂以絲竹樂器演奏,曲風幽雅,是早期臺灣文人娛樂的音樂。   今日常見的傳統戲曲有布袋戲、平劇、皮影戲和歌仔戲等。布袋戲、皮影戲和平劇是從大陸先後傳入臺灣,而歌仔戲則是臺灣本土的戲曲。戲曲不但是迎神賽會中酬謝神明的表演節目,也是農業時代人們主要的休閒娛樂;隨著科技發展,布袋戲、歌仔戲已經改變演出形式,結合聲光科技,展現了新風貌。 * 南管樂柔和清雅,吸引愛好者利用閒暇聚在一起彈奏。 北管樂的熱鬧樂聲最能烘托廟會歡樂氣氛。 * 平劇透過演員的肢體動作與場景的應用,就能讓觀眾明白時空的轉移。 歌仔戲的形成與發展,顯示多種戲劇交互的融合。 布袋戲戲偶的雕工與造型設計也是欣賞重點。 *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