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悯农》(春种一粒粟)79645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绅写的《悯农》。 《悯农》共有三首,我们在二年级时学了第一首,也就是《锄禾》。 谁来说说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江苏无锡人,字公垂。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解诗题 悯: 同情,可怜。 农: 农民 悯农: 同情农民 抓字眼 粟: 子: 四海: 闲田: 农夫: 犹: 米粒 果实 全国 闲放没种的田地 农民 还 中心 《悯农》通过将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与农民辛勤劳作却仍旧饿死的状况进行对比,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的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内容 感情 作业 填写练习册。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 谁来背诵一下《锄禾》? 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绅的第二首《悯农》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两遍,把诗歌读通。 mǐn nóng 悯 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shōu wàn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fū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谁来朗读 悯 粟 犹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可是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全 诗 内 容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 可是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思考: 图上画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感情?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 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 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 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 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 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 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 武宗皇帝召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