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采收率技术汇
§1 稠油特性 §2 注热载体的选择 §3 注蒸汽过程中的热损失 表C 表面活性剂ORS41浓度对ASP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Cp均为769mg/L,NaOH浓度1.2% ,(地层模拟水,45℃) ORS41浓度,% 0.3 0.6 0.9 1.2 1.5 1天 √ √ √ √ √ 2天 √ √ √ √ √ 观5天 √ √ √ √ √ 10天 √ √ √ √ √ 30天 √ √ √ √ √ 75天 √ √ √ √ √ 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 岩芯号 φ(%) 水测渗透率(10-3μm2) 注入速度(m/d) 阻力系数 残余 阻力系数 56-2 27.843 1019 3.96 11.31 4.89 56-3 28.778 788 3.99 13.83 4.94 新型缔合聚合物有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 ASP体系驱油实验 岩芯号 孔隙体积 cm3 孔隙度 % 含油饱和度 % 水驱采收率 %(OOIP) ASP提高采收率%(OOIP) 人造56-1 13.56 28.635 75.96 51.46 23.69 人造56-4 13.64 28.600 68.91 48.94 21.28 人造36-3-3 12.71 35.57 70.81 55.56 26.67* 人造39-3-1 10.27 28.33 71.08 52.05 23.29* 天然194 7.306 17.76 54.75 45.00 22.50 新型缔合聚合物ASP体系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OOIP以上,与大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SP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相当。 扩散弥散系数 请参考: 化学驱过程中的扩散弥散机理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3):40~43 第二部分 化学驱理论及矿场应用 专题三:聚合物驱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价 聚合物驱原方案设计要点 第三部分 深部调驱技术与调剖堵水技术 的研究及矿场应用 第一章 弱凝胶和CD胶深部调驱技术 胶态分散凝胶体系(Colloidal Dispersion Gels):由低浓度的聚合物/交联剂(聚合物浓度通常在300-800 mg/L之间)形成的、以分子内交联为主分子间交联为辅的、具有非三维网状结构的弱交联体系。 弱凝胶(weak gel) :由低浓度的聚合物/交联剂(聚合物浓度通常在800-1200 mg/L之间)形成的、以分子间交联为主分子内交联为辅的、具有非三维网状结构的弱交联体系。 我们通常将上述弱交联体系统称为弱凝胶。这样的弱交联体系在后续注入水的驱动下会缓慢的“整体”向前“漂移”,从而具有深部调剖和驱油的双重作用。 主要体系类型: HPAM/Cr3+体系、HPAM/柠檬酸铝体系和HPAM/有机酚醛体系。 关于深部调驱技术 第二章 调剖堵水技术 一.水窜流机理(Mechanism of water cross flow) 假设高渗透层已水淹,低渗透层油水前缘呈活塞式推进到某位置Lw。 水 PA’ PA 油 0 L 低 高 P A1 A2 Lw Lo Kl油水前缘处的压力PA高于同一垂直剖面上Kh(水区)压力PA’,注入Kl的水在前缘附近向Kh窜流,注入水无效的通过Kh,波及效率低。 水 PA’ PA 油 0 L 低 高 P A1 A2 Lw Lo 二.调剖与堵水方法(Profile Modification and Water Shut-off) 调剖:从注水井实施,堵水:从生产井实施。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聚合物+交联剂→凝胶。有铬离子体系,铝离子体系,酚醛体系等。 就地聚合(共聚)类堵水调剖剂: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凝胶。 体积膨胀类堵水调剖剂。 固体颗粒类堵水调剖剂。 无机胶结类堵水调剖剂。 第四部分 气体混相驱技术 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es §1 基本概念 非混相驱(如气顶注气,补充地层能量,属二次采油范畴)。 混相驱:注入气体与地层原油混相,消除界面张力,改善原油流动性的EOR方法。 ——如果驱替流体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以完全消除(毛管数可以趋于无限大),则残余油饱和度可以降至最低值。 一次接触混相驱(first-contact miscible, FCM ): 排驱气体与地层原油以任何比例混合时便可立即达到完全互溶混相的排驱过程。如LPG。 多次接触混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