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与中国文化论文-阳江漆器
[课程论文题目]
PAGE 6
浅谈阳江漆器
[摘 要]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而阳江漆器一度独领风骚,畅销海外,而后渐渐没落,至今几乎无迹可寻,不为人所知,这是为何?复兴阳江漆器面临怎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阳江漆器的发展历程与复兴之路面临的问题,带你走进失落的阳江漆器。
[关键词]
阳江;漆器;文化遗产
About Yangjiang Lacquerware
[Abstract]
Chinese lacquer is bright pearl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Yangjiang lacquer once dominate, selling overseas, and then gradually decline, almost could be found today, why?What is the problem that renaissant Yangjiang lacquer fa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rehabilitation road of Yangjiang lacquer.
[Keywords]
Yangjiang;lacquerware;Cultural Heritage MACROBUTTON NoMacro [单击此处键入章节题目]
阳江漆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有三百多年,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具有东方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它色彩绚丽,造形奇巧,技艺精湛,防潮耐用,既可作生活用品使用,又可作美术工艺品鉴赏。田汉同志1962年4月13日参观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时题诗:“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而 1988年原副总理余秋里到漆器厂参观时,则题字:“阳江漆器为国争光”,勉励他们多出口产品,多为国家赚外汇。
阳江漆器的发展历程
关于阳江漆器的起源,将西汉长沙马王堆漆器技术与阳江漆器技术相对比,就会发现二千多年前西汉长沙马王堆漆器技术与流传至今的广东阳江漆器技术有着不可否认的相通之处,尤其是在髹光技术两者更是有着惊人的一致,难以割裂的传承渊源。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断,广东阳江漆器的先人极有可能是西汉官坊的漆艺师。西汉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期为王莽所灭,王莽15年为东汉刘秀所灭重整汉室江山,这段时期,经过几许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汉人为避战祸居家南迁南越,来到岭南腹地广东阳江,汉人南迁不但带来了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更带来了令人惊艳的漆器手工艺制造技术。位于岭南腹地的阳江,依山面海,物产丰饶,远离中原纷争,人民代代休生养息,古老的漆器髹光技术在这里传承并得到发扬光大。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阳江漆器制作技艺已相当精美了;到了清朝,阳江漆器生产曾盛极一时。手法有平磨彩绘、描金、推漆、镶嵌、刻锡、印锦、暗花、涂变等等。漆皮箱、漆枕,现在是运用平磨彩绘、暗花、涂变等装饰艺术。。阳江漆器素以平滑淡雅,久用愈亮,牢固耐用而著称。阳江漆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平绘手法,取材于花鸟山水。它用笔简练,流畅生动,色调明快,刻工精细,风格豪放,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对于阳江漆器在中外驰名的过程,有以下三个说法:
1、200多年前,外国一古沉船打捞队在阿拉伯海打捞一艘300多年前的中国古船时惊奇地发现,船上的所有东西都已破碎,唯有一皮篢(漆皮箱)仍完好无损,甚至海水都未能进入到箱子里面。在箱子边上他们看到了“阳江老义和”这一行字。至此,阳江漆器名扬四海,走俏国际市场,并与豆豉、小刀一起,列为阳江三宝。
2、据说清道光年间(1854年),有一个外国商人购得一批阳江漆皮箱,内装贵重物品,乘船回国。满载阳江漆皮箱的葡萄牙轮船“玛丽号”号,经好望角时遇台风沉没。几天后,这个商人偶然在海边拾获自己的一只皮箱。抹干后,外表光滑如故。揭开一看,不由得惊诧不已。原来他以为那只皮箱在海里漂浸了多日,里面的东西肯定被海水浸坏了,谁知箱里一点水渍也没有!这个商人不但逢人都夸这件事,还写文章在报上发表。于是阳江漆器便驰名中外了。第二年,就有外国人来到阳江,找到了“老义和”买了很多漆皮箱,从此,阳江漆皮箱开始远销美洲。在国外巴勒斯坦人曾买了阳江漆器厂一批漆皮箱,作为保管文件之用;在国内,一些文史馆和博物馆也到该厂订造不同规格的漆皮箱,用以存放名人书画和珍贵历史资料。
3、据说二十世纪初,一条法国商船在海上打捞上一只漆皮箱,开箱启看,内藏法国文书一批。从文书日期,可看出此漆皮箱在海上漂流上百年。箱体完好无损,箱底下有“阳江老义和”印记。由此阳江漆器名声远扬海外,深受外国认识青睐,阳江漆器也因此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