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诗歌创作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拜伦诗歌创作

第二节 拜伦 英国诗人拜伦,他的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恩格斯指出,他“满腔热情的、辛辣地讽刺现社会”,抗议暴虐、蛮横的封建反动统治,揭露欺诈、虚伪的资产阶级罪恶,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因而他的“读者大多数也是工人”。 * 一、生平和创作(1)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于法国大革命的前一年,即1788年1月22日生于伦敦一个破落的古老贵族家庭。父亲是个浪子,母亲生于一个富裕的苏格兰贵族家庭。拜伦出世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 十岁时,他继承了家族的爵位和一些领地,到成年即成为英国国会上议院终身议员。大学毕业后,拜伦就在上议院里获得世袭的职位。 1809—1811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1812年他发表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使他立刻名噪一时。 国内“路德运动”高涨,他在国会中发表第一次演说时(1812年2月27日),就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出发,竭力反对采取暴力政策对付劳苦工人。当国会通过了以死刑惩治机器破坏者的血腥法案时,拜伦又在报上发表了《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痛斥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惨无人道。以后又写了《路德分子之歌》(1816)来声援工人斗争。 * 一、生平和创作(2) 1813—1816年,拜伦写了一系列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传奇诗,即《东方叙事诗》。长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的、孤独而倔强的“拜伦式的英雄”。 斗争的实践,写作技巧的成熟,使拜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倾向于现实主义的阶段。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其中有诗剧《马利诺·法利哀洛》(1820)和《读隐》(1821)、讽刺长诗《别波》(1818)、《审批的幻景》(1822)和《青铜世纪》(1822);最著名的诗体长篇小说《唐璜》。 拜伦非常密切地注视希腊人民刚开始的反土耳其的解放战争,并前往参加。1823年7月,他来到希腊,受到希腊人民的热烈欢迎。1824年4月19日,病死于希腊。时年仅36岁。. * 拜伦的诗歌创作 1.拜伦一方面是一个倔强的、不妥协的、反抗专制统治的斗士;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 2.拜伦一方面揭露、批判英国及欧洲的罪恶现实,另一方面却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 3.拜伦不仅用诗歌(《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声援了工人运动,而且还亲身参加了意大利和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继居于群众之上的个人英雄主义。 4.拜伦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热情地表达了热爱自由、渴望自由,并号召被压迫民族为自由而斗争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散布浓厚的悲观主义。 * 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这篇长达4700多行的浪漫主义叙事长诗,不仅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生活的面貌,也反映了当时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生活特征;它既是一篇生动热情的旅途抒情日记,也是一篇评论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政治讽刺诗。 全诗四章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时的诗体记录。第一、二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拿破仑战争期间,1808——1811年间第一次出游葡、西、希、阿等地的所见所闻;第三、四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滑铁卢战争以后,被迫永远离开英国,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和感想,这两章分别发表于1817年和1818年。 * (一)人物形象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 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使这首叙事长诗的各个部分互相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叙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历生活,使诗人有可能随时抽出笔来描写大自然的风光,各地的风土人情,使诗人能够对时代的最重要的事件发表意见。 * 哈洛尔德 哈洛尔德是一个英国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是一个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的漂泊者。他厌倦上流社会“酒醉饭饱”,“狂欢无度”的生活,也痛恨英国冷酷的“文明”和腐败的习俗,于是下定决心离开他的祖国. 可是他对外国的风土人情,美丽大自然以及各民族对异国侵略者的斗争都采取旁观的态度,他只不过是一个消极的观察者。 这个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他概括了当时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许多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新的道路的典型特征。 哈洛尔德这一形象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他揭示了拜伦的消极情绪和阴暗心理,代表了诗人思想与创作的消极方面,反映出拜伦早期创作的消极倾向。 * 抒情主人公 这就是作者自己。 抒情主人公在精神面貌上和哈洛尔德不同,他是一位感情炽烈的,精力充沛的旅行家,他在旅程中对一切面临的问题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