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实验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实验研究

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实验研究 第19卷 Vo1.19. 第3期 №3 豇宁工程技术大学(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LiaoningTeetmicalUnivcrsit — y— (Na. tura! ... S .... c .... i . e .... n ... c .— e — ) 2000年6月 Jun..2000 z≯了,J地面储煤堆白燃规律的实验研究7 李树剐徐精彩 摘要通过现蝤实测和宴驶晕试齄.在丹析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伸缩深基点测温仪表?并应用于太间矿务. 釜麟脒怔研霉塑甸发研 1地面储煤堆自然发火规律分析 煤炭自燃是由其化学成分,空间结构,物理 性能等内在因素和供氧散热条件等外界因素共同 作用所决定的【】1.自然堆积的煤炭其粒度分布一般 呈自然分选状态,大多数煤堆部经历过自热阶段 和自燃阶段由于新煤的堆积,把原来的自热和 自燃层覆盖,形成新的自热或自燃层,故整个煤 堆从内到外温度均较高.深部的煤圊浅部碎煤覆 盖.空气渗透阻力增加,氧气浓度低.处予窒息 状态.而煤体所储存的热能却散失缓慢,新表层 对煤堆内部热能的释放起了隔护作J=}j,由于内部 向外导热,故新表层自燃发展很快.地面储煤堆 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供氧条件好,散热条件亦 好,故不是初自热层.煤堆深部蓄热条件虽好, 可氧气扩散有困难,供氧不足造成窒息,故也不 是自热层.因此,煤堆最初的自热是有一定的深 度范围的.由此可见,地面煤堆表层浅部及深部 各点温度值分布有所不同.自热层与自燃层的分 布都是温度的函数,快捷而准确地测读各点温度 值,掌握温度分布规律是一个基础环节. 2深基点测温仪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根据现场测试要求,测温仪主要由探测表, 测杆和探头等组成测温表选用测试范围为.50℃~ 750℃的电子式数字显示温度探测表,探头采用6m 长K型Nicr—NIAl热敏电偶.要精确测读出煤堆 深度不同基点的温度,须设计新结构的测温杆. 研制测温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选材台适, 测温迅速且精度要求高,测杆长度可伸缩,携带 方便,操作简单. 据此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测温杆.使用时根 据测量位置不同,选取数节长为1m的套管(其上 有刻度),用接头连接,顶端接锥体铜制顶头, 便于插入煤堆且传热迅速,底端装有可移动把手 从而构成一便携式深基点测温杆.测温时将K型 热敏电隅置于顶头周定槽内,引线穿过套管于底 端处与温度探测表相接,即可读值. a)套管(不锈钢)(b)顶头(铜){c)把手fA3】钳 圈】测温杆结构图 FigI出esmlctumof山e伽rlngr0d 煤峪口储煤堆自燃特性分析 加工好的测温杆配合热电偶及测温表,应用 于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地面露天储煤场煤堆类 似于不规则棱台形,垂高约15m,观测区内坡度 约308,存煤量最多时达9万t煤炭来自煤峪口 井田l3及l4号煤层,属太同煤田侏罗纪弱粘煤, 煤质分析见表1.煤堆粒度分布(观测区斜坡表 收稿日期i999--07--0].第作者车树刚.男.】哪年生.博十.副教授.丰空编技:王锦山 23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然科学版)第l9卷 面底部)中下部5mm以下约占60%,5mm以上 约占4o%:中上部5mm以下约占85%,5mm以 上约占l5%.观测区斜坡煤堆松散,呈自然堆积. 表1煤峪口煤质分析表 Tab.1theanalysisofcoalquality 3#,14#4101IlI2841O262890324 煤堆斜坡面上布置10×6共60个测点,水平 间距1.5m,倾斜间距2.Om,其剖面见图2所示. 1O个多月的观测共获数据近1O万个,分项处理后 即得知煤堆自燃观测结果. 困2撮I点布置剖面圈 Fig2thesectionofsurveyinglayout (a)冒水汽,冒烟厦冒浓烟状态(b)出现明火状志 圈3煤温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Fig.3the~la*Joncun镐ofdepth椰dtempemtu~ 煤堆自热或自燃主要是煤氧化反应的结果, 自热层的深度受氧气扩散,氧化反应速度,粉煤 粒度的影响.根据实测太同煤峪口13及14号煤 层的煤,其地面煤堆的自热(煤温低于100℃)层 深度小于4m,自燃(煤温大于14O℃)层深度不 超过2.5m.图3即是煤温与深度关系曲线,冒烟 时.2.24m深处煤温达最高184.2℃,其自热层可 深至3.72m,煤堆浅部1.16m厚层亦属自热层自 燃层厚度约为1.06m,深至煤堆2A8m处;冒浓烟 时,在0.63m深处煤温达到极值270.6℃,浅部lm 厚层皆属自燃层,自热层深至1.2m~3.9m,厚为 2.7m:冒水汽状态下.煤温变化在75℃~85℃之间, 出现明火时,煤温变化在煤堆表面温度高达 1150C.可见,煤堆自熟温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就 在表层4m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