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高一化学暑假 林LI老师
高 一 化 学
教
学
讲
义
编者:林LI老师
化学知识点简表 年级 内容 考点 重点 难点 年级
第一学期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1) 原子结构
(2)同位素及质量数
(3)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 (2)同位素及质量数
(1)同位素及质量数
()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 (1)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
(2)原子结构式意图的含义及书写(1-18号元素)(3)简单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电子式
()1-18号元素的简单离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式意图的含义及书写(1-18号元素)(2) 1-18号元素的简单离结构示意图 (1)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
()简单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电子式
()1-18号元素的简单离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1)粗盐的提纯
(2)氯碱工业 (1)氯碱工业 (1)氯碱工业 2.2 海水中的氯 (1) 氯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2) 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水的反应(3)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 (1) (1)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水的反应(2)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 2.3 (1)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步骤
(2)溴与碘的物理性质
(3)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 (1)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步骤
()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 (1)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氯、溴、碘单质的非金属性差异
1、历程
古典原子论(德谟克利特)→近代原子论(道尔顿1803)→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汤姆孙1903)→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卢瑟福1911)→原子模型(玻尔1913)→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1927-1935)
2、具体内容
(1)古典原子论:·
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他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战国时期墨子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2)近代原子论: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于1803年提出
化学元素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构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
(3)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汤姆孙于1903年提出
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4)X射线的发现
x 射线是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ntgen,1845~1923)在研究阴极射线激发玻璃管壁而产生的荧光时发现的。他偶然发现用黑纸封套包裹着的照相底片放在高真空的阴极射线管附近时会感光,这说明放电管内发出了某种能穿透底片封套的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强,但不被电磁场馆转,它能穿透2~3 cm 厚的木板、15 mm 厚的铝片,如果把手放在放电管与屏之间,可以从手影中见到手骨的骨影。后来研究证明,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拓展材料:伦琴因为X射线的发现而获得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受伦琴的影响,1896年贝克勒尔在发光材料的试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新射线的穿透性。这样伦琴的发现间接地影响了放射性的发现。因为该发现1903年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
(5)元素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照片底片曝光的对比实验)
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发现放射性现象纯属偶然,当时有人认为能发出荧光的物质会放出X射线,贝克勒尔试图用实验来证实这一观点。他把一种含铀化合物的晶体——钾铀酰硫酸盐[K(UO)SO4]放在阳光下暴晒,直到晶体可以在黑暗中发出很强的荧光,然后把它放在用黑纸包裹的照相底片上,结果底片感了光,他认为晶体发出的是X 射线。他想进一步研究这种射线,但却遇上了连日阴雨。他只好把含铀化合物晶体与用黑纸包好的底片一起放进抽屉,五天后雨停了,焦急的他忘了把晶体暴晒就径直把底片冲洗,竟发现底片也感了光,而且感光强度特别大,产生了黑如木炭的斑点。因没有经过阳光照射,晶体不可能产生荧光,说明荧光与引起感光的射线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射线一定是含铀化合物或含铀晶体本身放射出来的。进一步实验证明,这种穿透性射线是铀放射出来的。
拓展材料:贝可勒尔(法语:Becquerel,符号为:Bq),简称贝可。是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用于衡量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