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全国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_________·泰伯》:“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楼船夜雪瓜洲渡 (2). 论语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4). 杨柳岸 (5). 晓风残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楼、洲、渡、弘、毅、岸、晓、残。 2. 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B.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C.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D.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的是做事情要坚持,可以用于学习遇到困难时的自勉;B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喻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可以用于学习遇到困难时的自勉。C项,“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可以用于学习遇到困难时的自勉。D项,“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意思是擅长学习的人,会吸收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强调的是学习要讲究方法。不适合用于学习遇到困难时的自勉,故答案应为D项。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 ,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 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 B. 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 C. 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 D. 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结合上文来判断。上文“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显然是对“理性”的思考,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结合上文“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可知道,使用武器之前要先研究武器,使用工具之前要先研究工具,据此可确定应选“对思想的思想”。答案应为C项。 点睛:本题既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选句与上文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结构的相似性、前后的照应性、意境的一致性、逻辑的合理性、音韵的和谐性、情感的谐调性等角度分析。首先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注意选项与所给文段的内容一致;然后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注意选项与所给文段的陈述对象一致、句式一致、意境一致、情基调一致;最后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音韵的和谐性即可。 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 自己的磨难。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 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我的生日。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