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百年史上中国第一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百年史上中国第一人

世博百年史上中国第一人    全球聚焦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我们从史海中发现国人自世博会诞生之时就与之交缘。许多仁人志士通过参加世博会,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更让世界了解中国。谁是中国参展世博第一商人,是谁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世博?又是谁积极开拓中国世博事业?本文可供一览。      徐荣村:中国参展世博第一商人   徐荣村,广东香山拱北北岭人。上海开埠后,徐及其兄弟是最早到沪闯荡并因此发迹的商人买办之一。   在那个绝大多数国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甚至还不屑一顾的年代,作为一代中国商人,徐荣村将如炬的目光投向外部世界,当1851年万国博览会的信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他本能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业机会。   他很快精选12包“荣记湖丝”紧急船运伦敦,人们终于发现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地的优异品质,众评委一致“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无异词”,“荣记湖丝”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奖状。以商人特有的敏锐,徐荣村专门请来画师,将奖状上的“翼飞美人”图案临摹下来,作为以后荣记产品的商标,并为之广为宣传。从此他的商品在中外市场上大为畅销。      王韬:参观世博第一人   王韬,江苏人士,18岁时考取秀才。1847年,王韬到上海探望父亲,顺便参观了伦敦传教士麦都思主持的墨海书馆。一年后,王韬留在了墨海书馆,担任麦都思的助手。   1867年,受外国友人之邀,王韬乘轮船启行。取道新加坡、开罗,出地中海经意大利抵达法国马赛,开始了他在欧洲的漫游。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伦敦的王韬有幸见识到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王韬笔下的“水晶宫”:“……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晶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   在英国期间,牛津大学校长特邀王韬到大学以华语演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演讲。王韬谈到中英通商的历史,谈到孔子之道,据记载,“是时一堂听者无不鼓掌蹈足,同声称赞。”   1870年王韬返港,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张謇:世博实业第一人   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是中国近代博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对近代博览会积极推崇,竭力倡导,大胆开拓。他认为,举办博览会,是振兴我国实业的重要途径。   1903年1月,张謇接到日本驻江宁领事天野巷太郎的邀请书,邀请他和东南其他名流参观日本于1903年5月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当年4月27日,张謇东渡,29日抵达长崎。大阪博览会面积约有60多万平方尺,馆舍面积也有9万多平方尺。博览会突出地展示了日本在工业动力革命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标志当时科技进步水平的电和电灯。其场面之大,参观者人山人海,甚为震撼。   张謇在日本考察期间,先后8次前往博览会参观,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以求发展自己的实业。他对博览会产生了浓厚兴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与此结缘。受大阪博览会的启发,张謇于1905年,在《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中,建议“北京先行奏请建设帝室博览馆一区,以为行省之模范”,积极地推崇和倡导建设中国的博览事业。   此后,在张謇等人的策划和指导下,中国参加了1907年意大利米兰渔业博览会,中国商品陈设仅渔业占地400平方米,工艺占地120平方米,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展品也大多粗糙。获得奖牌、奖证百余项,其中,张謇创办的吕四盐场的盐、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颐生和温州罐洁公司的罐食同获金奖,而且“赴会参加商等多得微利”,效果较佳。   此次博览会还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促使政府订立了《出洋赛会通行简章》,并由政府和民间合作筹办参加国际博览会,中国终于摆脱了由海关洋员把持赛会的旧格局,使筹办博览会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清末,中国除参与国际博览会外,也开始尝试自己举办博览会。1910年6月~11月于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最具代表性。有22个行政省提供了展品。此外,东南亚、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也都有展品参展。整个博览会历时半年,参观人数达30多万。其规模与影响力不亚于世博会。以张謇为首的一批东南绅商对这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这次博览会的实际组织者。      李圭: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世博第一人   真正第一次代表中国政府走出国门专程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是李圭。1876年5月13日,在宁波海关任职的李圭,受清政府的委派,带着一名翻译,和中国馆的另一名聘来的工作人员美国人鼎达乘船离开上海,参加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   费城世博会,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国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