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世界看到这样态度
全世界看到这样态度
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灾难面前,这个国家没有失掉方寸。日本国民的韧性和淡定,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灾难面前,这个国家没有失掉方寸。从地震预警发出的那一秒开始,日本各层级的自救和互助系统就全面启动,心照不宣。
震后第一个夜晚,身处东京的异国人看到,数百万通勤族走在街头,自动列队默默前进,红灯停绿灯行,毫无喧哗;车道上的交通工具排成长龙,但听不到一声喇叭声,整个场面,“仿佛一场巨大的无声电影”。一位中国留学生对记者说,那种“有点可怕的”安静和默契带给她的震撼,不亚于里氏9.0级的地震。
日本城市受灾前后的卫星对比图片,让人再度感叹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与此同时,网络上不断涌现的照片和只言片语,又让人不得不承认日本社会的韧性和淡定,全世界看到了日本人的态度。连日来种种细节的集合,逐渐拼凑出一幅不加修饰的“国家形象图”,这幅图的主角都是普通人,是互相照应的白领、是将采访对象护在自己身下的记者、是为遭受核辐射的市民进行检查和护理的医护者、是冒死进入污染区的自卫队成员…… 他们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不只是OKASHI”
“紧急逃生时,我们有个要诀叫‘OKASHI’。”日本女大学生大仓瑶子(YokoOkural向记者解释道,“O是Os-anal,不要推搡;Ka是Kakenai,不要乱跑;Shi是Shaberanai,不要喧哗,以便听清指令。”日本的全民基础防灾教育从小学一年级贯穿到高中三年级,每年的9月1日,不仅是学校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也是“全国预防灾害日”(纪念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中小学生都要进行逃生演习。
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日本人一如以往地采取避震措施,他们很快发现这次的晃动不同寻常,但没有人因为惊慌而乱阵脚。看看在日读书和工作的中国人的微博记录,你会明白,“OKASHI”原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从小到大的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
“上万人走出建筑物停留在机动车道中间或马路边,没有一人占用机动车道。整个过程,没有一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服务员在跑,拿来毯子、热水、饼干,借来电线放收音机。所有男人帮助女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
“刚刚坐地铁回来了,平时20分钟的车程,花了2个多小时,为了下这个楼梯排队快1个小时。旁边上行的电梯就是空着,所有人都在楼梯边老老实实地排着长队。地铁里面非常热,竟然没有一个人在吵闹。”在网友传送的一张照片上,只见楼道内避震的日本人职业装笔挺,分坐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
一名在写字楼办公室避震的中国人,躲在桌子底下,第一次打开了2年前刚进公司时领到的应急袋,填写姓名、地址、血型等个人信息,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只哨子―『尚若身陷倒塌建筑中,可以吹哨子,增加被找到的机会。
校园里,老师带着学生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撤到空旷地带――老师必须确保学生全部撤出后,关闭电源,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空地上,老师在外圈保护,小孩子们围坐在当中,他们戴着锥形的安全头套,那是平时凳子上的坐垫,但经过特殊设计,一旦发生地震,就可立刻拆下扣到头上,防止坠物砸伤脑袋。
身在横滨的上海人沈先生怀着感动,记述了2岁幼子在横滨某保育园的经历。保育园内有摄像头,可以实时记录孩子情况供家长通过互联网查看,11日下午,其丈母娘在网上看外孙,只见老师们把戴着防灾头套的孩子们围在中间,时不时俯身下去用身子护住孩子――此时丈母娘还不知道日本正在发生9.0级地震,以为又在防灾训练。17点多,园内其他孩子被陆续接走,“只剩下我2岁的儿子和老师们了。6个老师围着我儿子,儿子身上盖着被子,旁边的老师手里拿着被子时刻准备着,一旦地震就扑上去。”“平时18点接儿子,地震当天交通瘫痪,我步行18公里到达保育园时,已经是22点。其间老师们就是一直这么守护着我儿子。
常年与“地震”打交道的日本人深知,巨灾面前,独善其身无法全而退,互相扶持才能共度难关。 在推特(Twitter)等社交网络上,粉丝众多的知名艺人、职业棒球运动员等,成为最有力的讯息转运站。推友们互相提醒,一定要在避难过程中协助那些不会说日文的外国人,或是特别要照料高龄者与妇女,邻居有独居者也要记得去敲门。 推特用户Kuramotoyasu写道:“只需问一声:‘你还好吗’就能让大家的心情好一些。”“不要沉默――看到老人和单独一个的人,请用你的声音问一句我们都是一家人。”甚至有推友针对外国人给出逃生建议和急需用品清单,告知紧急求助电话。 强震和海啸可以摧毁建筑,却破坏不了这个社会对“秩序”的尊重和恪守。从电视里看到重灾区的惨象,身在东京的YokoOkura深感心痛,但是看到同胞的反应,她引以为豪:“井然有序是我们从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