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五 中国地质灾害
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地点: 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 震中经纬度: 30.986°N 103.364°E 震级: 8.0级地震 震源深度 : 14千米 伤亡人数: 69227人 2011年4月10日17点0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北纬31.3°,东经100.9°) 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 地点:云南省盈江县(97°31′E~98°16′E,24°24′N~25°20′N) 震级: 5.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伤亡:200人伤亡,28.25万人受灾。 时间: 2010年04月14日 07:49:40 地点: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北纬33.3度、东经96.3度) 震级: 7.1级地震 震源深度33千米 伤亡: 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读图思考: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我国多发地震的原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青藏、新疆多发区在西部)。 大陆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断层活动活跃的地区。 灾情却东重西轻的原因: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时间: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 地点: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事件: 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伤亡: 1287人遇难 490人失踪 泥石流过后的街道 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滑坡、泥石流自学指导: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空间分布特点 3、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课堂小结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P33) 2、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对一致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P34 框图2.13 ) 人为因素:(P34 框图2.13)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 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坡面物质松散,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2)经济损失严重 (1)人员伤亡 (3)交通运输受干扰 若不幸遇上了泥石流,你该怎样逃生? ●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上游或向下游跑。要保护好头部。 ●避开河(沟)道弯曲汇合处●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 ●当遇到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不要慌乱。如滑坡呈整体滑动,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若不幸遇上了滑坡,你又该怎样逃生? *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未造成人员伤亡,炉霍县城全城停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时间: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除浙江、贵州外);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近800次;20世纪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破坏严重, 20世纪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分析: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2、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明显带状,西多东少 。新疆、青藏、华北、台湾多发。 地震规模:西大东小 105°E 105°E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正处于地形转折地带,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多发。 我国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发现:(1949 —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JT 08-120-2015雨水口标准图2015沪S203.docx VIP
- 神经介入产品培训.ppt VIP
- 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汇总2024.docx VIP
- ECharts数据可视化课件 第1章 初识ECharts.pptx VIP
- 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汇总2024.docx VIP
- 突发事故处理流程.pdf VIP
- 电工安全生产协议书(完整版).docx VIP
- 固定翼无人机技术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df
- 1.35KV预制舱变电站项目(整套35KV预制舱,变压器,开关柜,火灾报警)技术规范书.doc VIP
- DB36_T 811-2020 井冈蜜柚 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