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 花亚军 江苏如东岔河中学 一、 考纲学习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 导入讲解 《孤桐》列举错解,学生回答后点拨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作者小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参考答案: (1)根深叶茂,高大粗壮。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三、技巧点拨 前面已讲通过分析意象、写作技巧解读古诗词,那么还有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古诗词呢?(学生回答)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注释 找中心句 看题干 四、学生做相关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看题目) 早 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据记载,齐已曾将此诗求教于郑谷,诗中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已便将“数”改为“一”,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1)诗中“一枝开”确是点睛之笔,请你说说这样改的好处。 答:梅花开在百花之前,可以说是“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同时,“一枝”又照应题目“早梅”。 (2)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傲雪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借以寄托自己的情志。请你分析第三联中“递”“窥”两个词的表现力。 答:“递”,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化静为动,由无形变成有形;“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惊奇的情态。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看作者)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②潘鬓③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①烟萝,草木葳蕤,烟聚萝缠。②沈腰,腰肢消瘦。③潘鬓,鬓发斑白。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看注释)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为国都的代称。这里指被金兵占据的北宋国都汴京。   2. 鹧鸪:鸟名,其鸣声似唤“行不得也哥哥”,容易触动羁愁。 (1) 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描写了江水和青山,请简析这种写法和作用。 答:上片以江水起兴,联想到人民群众因敌人入侵而流离失所,苦难深重。下片以江水“毕竟东流去”为喻,即景抒情,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如认为作者把大江东去比作抗战的意志不可阻挡也可。青山是眼前实景,比喻南宋统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