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市河医北公铁立交桥(高阳桥)监理规划汇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郑州市河医北公铁立交桥(高阳桥)位于金水大道西段,该桥上跨京下货联线、陇上货联线、京上货联线、陇下货联线四条铁路干线,相交铁路桩号分别为:K1+232、K6+789、K1+585、K9+516。高阳桥始建于1959年,跨径21m,桥面宽24.14m,上部采用17片钢筋混凝土T型梁,下部采用浆砌片石U型桥台,扩大基础,路桥过渡段采用填方,填方路基两侧采用挡墙护坡。1993年郑州市“四桥一路”工程开工建设,为提高金水路的通行能力,该桥东侧加宽7.4m,西侧加宽14.4m,加宽后桥面总宽约46.0m。在旧桥加宽时,发现老桥梁部大面积混凝土脱落,主筋部分裸露,锈蚀严重,当时受金水路通车时间和工期的限制,未能将老桥一并改造,仅在锈蚀严重的梁部上方桥面处修建了两座花坛,以避免车辆碾压对桥梁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而今,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已大大超出该桥的设计荷载和设计通行能力,桥面铺装开裂,雨水渗入加速老梁的钢筋锈蚀,主梁混凝土剥落严重,为保证铁路、城市道路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定对该桥进行改造施工。
本工程对上部结构进行更换,下部结构改造为桩柱式桥台。
主要受影响的设施有:
(1)通信:
1)铁路既有干线:沿桥下京下货联线北侧有光缆5条;沿桥下陇下货联线南侧有光电缆26条。
2)京下货联线外侧既有路外吊挂通信线路(电缆3条,光缆4条)。
(2)信号:
电动转辙机1台,道岔1组,调车信号机1架,变压器箱4个。
(3)电力、电气化
1)10KV电力电缆防护1处。
2)桥下面为马寨车站接触网及同杆合架的供电线。
1.2主要技术标准
1.2.1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60Km/h
(3)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桥上纵坡:按实测坡度设置,前坡0.13%、后坡-0.13%
(5)桥下净高:>6.55m,既有桥下净高6.9m
(6)桥面横坡:0.5%
(7)桥面净宽:24.14m
1.3 工程地质情况
1.3.1地形、地貌及气象。
郑州市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天高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
该区为季风区,夏季盛行南风,秋末冬初盛行西北风,冬季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2.95m/s,最大风速20.3m/s。
该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6.87mm,最大降水量约是最小降水量的2.88倍。
1.3.2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3.3 地层构造
场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粉土、粉质黏土、砂类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坡洪积层:粉土、粉质黏土。分述如下:
(1)填筑土:黄褐色;稍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堆填时间约50年。表层为10cm厚沥青路面,其下为桥台后筑土,含石子、砖屑、灰渣等,均匀性较差。层底埋深12~14m,平均厚度13m。分布于桥两侧桥台处。
(2)粉土:褐黄色,潮湿,稍密~中密,见白色钙质斑点、锈斑,含少量钙质结核,见蜗牛壳碎片。层底埋深21~22.5m,平均厚度7.5m。
(3)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见锈色条纹、小钙质结核。局部夹黄褐色粉土。层底埋深25~25.6m,平均厚度4.8m。
(4)细砂: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见云母碎片。层底埋深25.5~27m,平均厚度0.95m。
(5)粉土:黄褐色,潮湿~饱和,中密~密实,见锈色斑纹、小钙质结核。层底埋深29~29m,平均厚度2.75m。
(6)粉质黏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稍光滑,见锈色斑纹、钙质结核。钙质结核含量较大,局部富集。层底埋深32~35m,平均厚度4.5m。
(7)细砂:黄褐色,潮湿~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见云母碎片。层底埋深32.6~36.5m,平均厚度1.05m。
(8)粉质黏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稍光滑,见锈色斑纹、钙质结核。钙质结核含量较大。层底埋深40~42m,平均厚度5.55m。
(9)黄褐色,潮湿~饱和,中密~密实,见锈色斑纹、小钙质结核。层底埋深43~43m,平均厚度2.9m。
(10)粉质黏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稍光滑,见锈色斑纹、钙质结核。钙质结核含量较大。层底埋深49~50m,平均厚度6.5m。
(11)粉质黏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稍光滑,见锈色斑纹、钙质结核。局部具胶结,灰白色,密实度低,不连续。层底埋深54~56m,平均厚度5.5m。
(12)细砂:灰白色,钙质胶结,致密性差,分布不均匀。层底埋深57~57m,平均厚度2m。
(13)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切面稍光滑,见锈色斑纹、小钙质结核。揭露最大厚度3m。
1.3.4水文地质特征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