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凌云志 竹编传承步步新1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纵横捭阖凌云志 竹编传承步步新15

纵横捭阖凌云志 竹编传承步步新 ——访道明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志云 在竹编领域,丁志云是许多人眼中的“幸运儿”。 一根根细如针尖的竹丝,在他的手下翻飞自如,出神入化,一道道工序下来,就成了造型优美、风格迥异的竹编工艺品、实用品,诸如篼、篮、盘、瓶、灯、扇、盆、椅、画等竹编制品,在他的头脑中从来不打草稿、不画图纸,甚至比例、尺寸都不量一下,任何产品拿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民间,他被人们称为“竹编之王”,获得“神编”之美誉;在官方,他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每每夺冠。2008年11月2日,成都市文化局命名丁志云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明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同年12月,他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明日用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传统竹编研究实习基地聘请他为特约技术顾问,他的女儿丁春梅受邀赴京,参加了全国性的“加强协会机制建设,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班”,并在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北京市妇联、各省市妇联、北京巧娘手工艺品发展部以及国家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统筹处处长李春晖和清华美院林乐成教授的重要的讲话和指导。所有这些,都为他发展、传承道明竹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缘起生活 丁志云所在的崇州市道明镇,有2000多年竹编历史,是中外闻名的“竹编之乡”,而他又出生于竹编世家。长期的耳濡目染、父母、祖辈的言传身教,年仅7岁的丁志云便学会了竹编工作中最基本的拉扣、穿扣和撕钉。13岁,正是读书好年华,而丁志云却因为父亲病逝不得不退学回家。那时侯什么都顾不了,生存第一,尽管老师多次家访、劝说,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 三岁的娃娃,虽然能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下从事竹编,可竹编需要原料必须去购买的时候,如何扛得回来?当年的道明场还没有慈竹交易市场,买原料须得去20公里外的怀远镇慈竹交易市场。幸亏邻居中有一位被他称为“幺爸”的丁汝贵,也是从事竹编生产的。他每次去怀远镇购买竹料,都要推着鸡公车(又名独轮车),带上丁志云,所购竹料一人一半。鸡公车一般能承载竹料150——200公斤,丁汝贵一步一个脚印吃力地推着鸡公车,丁志云力气小,就在前面用绳子拉。绳子勒在肩膀上,前面双手牢牢地握住绳子弓背前行。从怀远推竹料回家,一般要休息10多次,而每一次购买的竹料只能用10天左右。竹制品完成后,还得挑着步行去10——20公里外的济协、王场、梓潼等乡镇销售。“这都是当年交通落后的苦果啊!”丁志云这样感叹着,往事不堪回首。 竹编,除了采购原料、销售产品的辛苦、劳累外,最麻烦的莫过于破竹用刀了。那厚重而尖锐的弯刀、铰刀、匀刀,一不小心就花在手上,刀刀见血、伤痕累累。也正是这血淋淋的教训让丁志云处处小心,事事留心,从而造就了今天出神入化的竹编技能。 竹编传承 不是说有压力就有动力吗?丁志云正是在如此艰难的压力下奋发图强,坚韧不拔。小碗瓜、小花篮、小翎子、安全帽、六角筐、小提篮、半节瓜、手提兜和酒类包装盒等竹编制品在他的手下如泉水般涌出,无论造型、外观、质量都在崇州竹编市场上赫赫有名,受到众多竹编商家的厚爱、追捧。 1997年10月下旬,台湾有一位姓向的先生派人到四川辗转找到丁志云,聘请他去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的吉达礼品工艺厂担任技工(工号:9718)。在厂里,丁志云大展雄才,先后创样了摩托车、蜻蜓、蝴蝶、螳螂、青蛙等30多种铁线工艺品。1999年2月应邀来到广东省东莞市的老麦工艺厂后,他又创样了飞天、关公、包公、巫婆等铁皮人物工艺品,出口美国后大受欢迎。在这个厂里,丁志云一干就是五年,既赚了钱,也加深、稳固了自己的技术。 2002年,丁志云载誉归来,大胆创新、实践,在短短二三年里先后创样了围棋盒、小菜篮、反边花篮、六角兜等竹编工艺品和能够容纳数十斤重量的大型水果筐。 丁志云辅导村民竹编 丁志云出名了,上门找他的人与日俱增。于是他从2003年3月开始,先后在邻近村、组中聘请了70多人为自己打工。这些打工者都是在外不好找工作,留守家里带孩子或者看家的中老年人,有些还是残疾人和病患者。他们在丁志云这里不仅挣得了收入,还学会了货真价实的竹编技术。对此,他的女儿丁春梅有着最为深切的感受,她告诉笔者:“爸爸太善良了,他对工人非常好,特别是有残疾的。他非常愿意教他们技术,让他们挣到钱的同时,把历史悠久的道明竹编更好地传承下去。所以,工人不会编的地方,爸爸会手把手地耐心的教,直到会编、编好;腿残的,爸爸尽量将就他,把他需要的东西放在他面前,即使最简单的,只要他们不会,爸爸就反复教他们,从不发气。有些需要返工的,爸爸也从来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