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对策.docVIP

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对策

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对策 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个“生产者的艺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的心灵、精神乃至性格。甘肃省庆阳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是上溯文化源头、下植民俗沃土而绽开的奇葩,古老、神秘、怪异、精致,充满了人类的良好愿望,有物必有图、有图必吉祥,纳祥祈福、禳灾避邪、祛疾保平安是其永久的主题。产品,大市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本地区。发展是硬道理,显然,不扩大开放,就不能发展。因此这就要我们去研究如何拓展市场空间。 一:民间工艺品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民间工艺品的发展状况 据调查,民间艺术在国内外享受的待遇不同。国外政府并不重视,不支持相关的活动,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从经济角度解释,国内外经济发展还是不平衡。在国外,很多民间艺术家不是以此为生,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备,生活比较富足,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作品的创作。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相比20年前,民间艺术家的生活肯定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有的人可以搞公司、出口创汇,富家强国;有的过年过节到一些庙会、集市出售自己所生产的作品;有的艺人,他们的东西卖不了钱,生活就更困难一点。 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没达到随心所欲,具体表现为一般老百姓还没有消费艺术品的条件和习惯。在商业社会,产品并不能光是给艺术家设计的,而更主要是给一般大众欣赏的,这样就得存在一个生产流程,降低成本,使生产简单化、标准化,从而使产品价格降到很低,老百姓花几十块就可以买来。当然,因为这块市场价值很高。也要发展专门为艺术家欣赏的作品。也许民间艺术以后的发展出路,就是民间艺术家或者民间艺人要跟现代科技、社会紧密结合。而目前的问题是怎样把民间艺术纳入流通领域,使其产业化。有人发明把剪纸用半机械化生产,用模子来大规模复制剪纸作品。但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再好也卖不上价。如家用电器,一两千块钱能买个不错的冰箱,这就是工业化的结果。但这不属于艺术,而纯粹是商品。作为商品,这种工业化的生产值得推广,但作为艺术,就违背了其艺术内涵。 (二)庆阳民间工艺品的概况 有“陇东”之称的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远离省会中心城市和国家交通大动脉,许多外地人甚至不知道中国版图上有庆阳这个地方,这使祖辈生活在“天下黄土第一塬”上的庆阳人无不尴尬备至。但庆阳的文化资源瑰宝多如珍珠,繁若星辰。其最鲜活的文化艺术当属民间工艺品,其代表着庆阳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俗民情。庆阳民间工艺品非常丰富,香包、剪纸、刺绣、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窑洞民居、荷花舞、面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样都堪称陇东一绝。庆阳民间工艺品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产品,其表现手法奇异多样,原始生态文化味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庆阳许多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已开始走出家庭作坊式的产业结构,向产业化、集约化迈进,初步形成了和而不同、有序发展的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格局。以香包为主的各类民俗文化公司也应运而生,特别是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培养了香包市场,使庆阳的香包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截至2005年6月底,全区创立民俗艺术研究所1个,成立工艺美术协会3个,建立香包、剪纸等民俗文化产业基地42个,创办营销公司17个,香包网站2个,生产大户达800户,从业人员12000余人,年生产香包、剪纸等民俗文化产品200万件,产值达2000万元。先后有48名作者被命名为“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4名作者被命名为“甘肃省民间艺术家”,20名作者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庆阳香包民俗文化发展走势强劲,形势喜人,已成为全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研发培训中心,产品的集散地,营销的旱码头。 每年的端午节,一场庆阳民间工艺品的展览在庆阳西峰市进行,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展示着庆阳传统文化的特色。国内外几十个团体邀请庆阳香包前往展销,许多商家来电致函要求订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南京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香包节也为对外开放构建了重要平台。庆阳民间工艺品已开始走出庆阳,走出国门。 (三)庆阳香包、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概况 作为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文化,香包、刺绣等民间工艺品在庆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承传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着黄土高原人们的生活风俗。号称“庆阳四绝”的香包,剪纸、刺绣、皮影则集中代表了庆阳特色文化。 香包 古名香囊,又叫荷包,俗称“绌绌”、“绌儿”、“耍活”,其取材天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