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病机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学说 平凉医专 中医基础教研室 李莲英 病 机 学 说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规律和机理。包括发病机理、病变演化规律和转归规律。 病机学说: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和转归基本规律的医学理论。 中医病机理论包括: 1.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紊乱、内生五邪等;2.系统病机--脏腑病机、经络病机;3. 疾病病机--如感冒的病机; 4. 症状病机--症状发生的机理; 5. 疾病的传变及转归机理。 第一节 发 病 学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存内,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 邪不可干。 正气:指人体正常的生命物质及其功能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及康复自愈能力。 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精气血津液的充足及运行正常; 各种功能活动的正常有序。 正气的作用: 自我调护, 防病祛邪, 自我修复。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邪气影响疾病的类型、性质和特点; 邪气影响疾病的病情和病位。 3、正邪斗争决定发病与否: (1)邪气伤正: 导致机能失调; 造成形质损伤; 致使抗病、自愈能力下降; 改变个体体质。 (2)正气抗邪: 防邪入侵和深入; 驱邪外出; 影响证候类型; 自愈康复。 在不同条件下,正邪在发病时的主导作用不同。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社会因素; 生活、工作环境因素。 体质因素;情志因素;遗传因素; 生理性变异因素;营养与锻炼。 三、发病类型 常见的发病类型有: 卒发(感邪即发)、暴发、缓发、伏而后发、继发、复发;此外,还有合病与并病。 (一)卒发(感邪即发):外感六淫、外伤、 情志遽变、中毒等。 (二)暴发: 疠气致病起病急骤、流行广泛。 (三)伏而后发:有潜伏期,一旦发病多病情 较重。如狂犬病、艾滋病等。 (四)徐发:起病缓慢,多与病邪性质及个体 体质相关,如湿邪、饮食偏嗜致病。 (五)继发:在原发病基础上产生新的疾病, 原发病与继发病有因果联系。 如继发于消渴的疮疡。 (六)复发: 1、概念:指疾病在痊愈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正邪斗争再度活跃,疾病重新发作。 2、复发的基本条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 诱因的作用。 疾病少愈即复发; 休止与发作交替;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重感致复; 食复; 劳复; 情志致复; 药复。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一)概念: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二)邪正盛衰与虚实 1、实证:是指邪气盛,正气虚而未衰,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即“邪气盛则实”。 实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或病理产物性病因所致之疾病。 实证的临床特征:反应剧烈、有余、壅闭。 2、虚证:是指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生理功能衰减,以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即“精气夺则虚”。 虚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后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汗、吐、下后。临床以不足、衰退、虚弱为特点。分精、气、血、津液及阴阳亏虚。 (三)虚实转化、错杂和真假 1、虚实转化:包括因实致虚和因虚致实。 2、虚实错杂:包括实中夹虚(如热病阴伤)和虚中夹实(如气虚血瘀)。 3、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 (1)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外感病的极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