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协议与网络安全》第讲 以太网技术
第三讲 以太网技术 第一讲 网络技术概要 《网络协议与网络安全》 复旦大学 凌力 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s 与 Network Security 网络安全 第三讲 以太网技术 主要内容 以太网简介 以太网与Internet、OSI CSMA/CD原理 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 以太网相关技术 以太网技术标准 以太网简介 以太网 Ethernet 1972年,Robert Metcalfe博士在Xerox公司PARC研究中心试验了第一个2.94Mbps以太网原型系统AltoAlohaNetwork,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连,并共享打印机设备 1973年,Metcalfe将自己的系统更名为以太网(Ethernet),并指出该设计不局限于PARC的Alto计算机互连,也适用于其它计算机系统 1979年,Metcalfe成立3Com公司,研制出以太网网卡(NIC) 1980年,DEC、Intel、Xerox联合研发了10M以太网1.0规范 1982年,发布以太网2.0规范(Ethernet V2) 1983年,IEEE采纳并发布以太网正式标准802.3 以太网分层结构: 数据链路层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Logic Link Control) 物理层 以太网层次结构 MAC/LLC帧结构(两种) CSMA/CD算法 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用“载波侦听”方法检查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进入下一步; 若忙,等待并继续监测。 发送数据,同时检测信道冲突。 若成功发送完毕(未发生冲突),完成; 若遇冲突,进入下一步。 中止本次发送。进入下一步。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返回第1步。 以太网帧发送的“微观特性” 发送碰撞图解 以太网技术发展 第一阶段:同轴电缆(Coax Cable) 第二阶段:集线器(Hub) 第三阶段:二层交换机(Switch Hub) 第四阶段:三层交换机(Switch) 第一阶段: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 Cable) 第二阶段:集线器 集线器(Hub) 以太网冲突(碰撞)域 第三阶段: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Switch Hub) 二层交换机~网桥 网桥 Bridge 存储转发与切入转发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网络中继设备接收完整报文 解析、排队并转发到目的端口(线路) 切入转发(Cut-Through) 网络中继设备接收到地址字段后,立即解析 转接到目的端口“直通式”转发 广播风暴与死锁环路 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 共享网络中大量设备进行广播 死锁环路(Deadlock Loop) 第四阶段: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Layer 3 Switch/IP Switch) 局域网标准802系列 IEEE 802.1 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 IEEE 802.3 以太网CSMA/CD复用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4 令牌总线结构和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5 令牌环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6 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7 宽带局域网 IEEE 802.8 光纤局域网 IEEE 802.9 ISDN局域网 IEEE 802.10 网络安全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2 优先高速局域网(100Mbps) IEEE 802.13 有线电视(Cable-TV) 以太网802.3标准及其发展轨迹 IEEE 802.3(工作组)标准系列 802.3:传统以太网 10 Base-2,10M粗缆总线 10 Base-5,10M细缆总线 1 Base-5,1M总线(短暂的后退) 10 Base-T,10M星形双绞线 802.3u:100M,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100 Base-TX,UTP5 100 Base-T4,UTP3 100 Base-FX,Optical Fiber 802.3z:1000M=1G,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1000 Base-SX,短波长光传输 1000 Base-LX,长波长光传输 1000 Base-T ,五类线传输 802.3ae:基于光缆的万兆以太网(10G) 10G Base-X 10G Base-R 10G Base-W 802.3an:基于铜缆的万兆以太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先进班集体申报材料.doc
- (人教版)识字.ppt
- (沪科版物理)超声与次声.ppt
- 《专升本辅导》组易混四级阅读单词详细辨析.ppt
- (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
- (第一单元第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ppt
- 《招投标》复习内容.ppt
- 《生活播报》房产家居行业成功案例.ppt
- 《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第章 交流交流变流电路.ppt
- 《电子政务》第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ppt
- PDM软件:Siemens Teamcenter二次开发_(17).Teamcenter最佳实践与案例分析.docx
- SCADA软件:GE Proficy二次开发_(4).Proficy开发环境搭建.docx
- 智能电表软件:Landis+Gy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13).系统集成与测试.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8).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环境搭建.docx
- PDM软件:Siemens Teamcenter二次开发_(11).TeamcenterAPI与编程基础.docx
- SCADA软件:GE Proficy二次开发_(7).报警与事件管理.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chelon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11).智能电表行业标准与法规.docx
- 智能电表软件:Itron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6).用户界面定制与开发.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9).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工具使用.docx
- PDM软件:PTC Windchill二次开发_(21).Windchill最佳实践案例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