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常腹泻当心结肠癌 专家提醒结肠炎患者病变风险高达40%李兰陵
7月29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因结肠癌而逝世,享年82岁。
8月1日,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也因结肠癌而逝世,享年76岁。
结肠癌发生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位居第一,在我国男性中位居第三、女性中位居第四。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结肠癌的机会增高,所以50岁以上的人要倍加注意。
结肠癌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及年轻化的趋势,呈逐年上升,因此,追逐时尚生活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采访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原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专家 吴文溪
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博士 莫宝庆
病因探秘:
1、结肠为什么容易生癌
这与其在体内的特殊位置和作用有关。
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人类大肠的形态像一个大问号,依次可分为6个部分,即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大肠的末端,还有断“直肠”。
大肠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被送入胃后,在胃液的作用下成为食糜,然后被送入小肠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吸收,没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被送到大肠,形成大便,最后被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的部位,残渣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可与大肠相互作用,产生损害。
此外,大肠也是体内一些活性物质回收的地方,如用于消化脂肪的胆汁就在此产生“肝肠循环”,重新回到体内。大肠中还有许多细菌,对食物残渣、未及时进行肝肠循环的物质进行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结肠肠黏膜上皮细胞极易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刺激而变异,因此结肠癌变的发生率,要比小肠高上千倍!
2、西式饮食是高致病因素
(1)高脂饮食:
有调查资料表明,以高热量、高脂肪膳食模式为主的西欧和北美地区,结肠癌发病率较高;而在亚洲、非洲等膳食脂肪相对较低的地区,结肠癌发病率较低。然而,日本人的膳食模式逐步西化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我国大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脂肪产热比例,由十几年前的25%猛增到今天的40%左右,这种变化的结果,使结肠癌发病率提高。专家认为这种差异,与各国脂肪和肉类摄入量有关。
高脂肪饮食致大肠癌发病的机制为何?这要说到胆汁 酸。
胆汁酸在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中,绝对是有功之臣,因为脂肪的消化吸收离不了它。但 “高浓度胆汁酸”可能是致癌的祸根之一。
在肠道上段(小肠中),胆汁酸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在肠道下段(大肠中)胆汁酸在肠内细菌作用下发生转化,并在肠黏膜被重新吸收。再吸收时,胆汁酸须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变为“初级胆酸”,方能被肠粘膜吸收。而那些没有被吸收的初级胆汁酸,如果在细菌的进一步作用下转变为“次级胆酸”,那就成了致癌或促癌物质了。因为次级胆酸可通过增强激活蛋白-1活性、诱导环氧合酶-2表达等途径影响肠黏膜细胞的增殖,诱发结肠癌。
高脂饮食,大量的脂肪进入人体,刺激胆汁酸分泌的大量 增多。如果胆汁酸的浓度越高、数量越多,形成次胆汁酸等致癌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说,“高浓度的胆汁酸”,很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临床发现,胆囊切除后,患结肠癌的几率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胆汁的“蓄水池”没有了,不管需不需要,胆汁酸总是源源不断地流向肠道,造成了“高浓度”的现象。
(2)高动物蛋白
研究发现牛肉消费量多的地区与大肠癌高发有关。如新西兰大肠癌死亡居世界之冠。调查发现新西兰牛肉的消费量特别大。研究表明含高动物蛋白脂肪的饮食中的氨基酸,经细菌分解后可产生致癌物质而致肠道肿瘤。但高动物蛋白与肠癌的确切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3)红肉
红肉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饱和脂肪酸与大肠癌成正相关。现在比较提倡白肉,白肉是指禽类或鱼类的肉,它们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白肉”里面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比较一致。
(4)低纤维饮食
现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精细,食粗纤维食物的越来越少,这也是造成结肠癌发生的高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认为,摄入纤维降低人肠癌发病的机制可能为:膳食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促使其排出体外,减少次级胆酸的形成。如果机体摄取的膳食纤维不足,则可使次级胆酸排出减少,从而诱发结肠癌。
如果食物中纤维含量低,粪便排出变慢,使结肠局部范围内的有害物质浓度增高,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进一步加重了对结肠粘膜的损害,成为结肠癌的发病因素。
3、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因素
(1)久坐不动是大敌
久坐会使肠蠕动减弱,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需要排出的代谢物在肠内长时间滞留,从而诱发结肠癌。
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从事金融、行政等长久坐办公室工作的人群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