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解3.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则全”解3

曲则全。 ——《老子·二十二章》 这句话是说委曲反而能保全,这是《老子》在二十二章中提出的第一条基本原则。《老子》一书对对立统一关系这提示的辩证法充满着真知灼见。以“曲则全”这一说法为例,的确揭示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当年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就靠了一份委曲而使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 明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谋篡天下,亟欲网罗人才。其时,唐寅才誉甚高,宁王闻知,派人往苏州重金聘至幕下。不明就里的唐寅在宁王府安享富贵,备受礼遇。 但居住日久,渐渐察觉宁王暗中召幕军队、征集粮草诸事,唐寅料知日后必有祸乱。于是,他便开始佯装癫狂,以求摆脱。 一日,宁王左右前来问候起居,唐寅竟裸身蹲踞墙角,见人即讥呵詈骂,狂态百出。此事报知宁王,宁王惊叹:“外人都说唐寅识见卓著,我看此人只是疯子!”当即将其遣归苏州。 数年后,不出所料,宁王果然起兵叛乱。未久事败,下属中受牵连者甚众,惟唐寅则得以一免。 自谓“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在民间有关于他的种种传说,多系附会。但他委屈自己而佯疯一事,则记于《明史》本传,《明史稿》、《江南通志》亦有记载,显然是可信的。 宁王朱宸濠,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后裔,建藩江西南昌,其叛乱发生在正德十四年。宁王不是那各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唐寅不愿把自己命运托付此人,装疯卖傻以求摆脱,可谓远谋深算。 从此事也可见《老子》“曲则全”一语确有其精妙之处。 我们可以把《老子》此语的智慧原则直接概括为:为求全之目的应学会忍受一时之委屈。 枉则直。 ——《老子·二十二章》 这是《老子》在本章中提出的第二条原则。此语中的“枉”作弯曲解,因而其意思是说弯曲反而能伸直。 这一“枉则直”的原则在很多情形下也是一种胆识和才智。曾以一首“登幽州台歌”诗而名垂青史的陈子昂,当年就曾以这样一份胆识和才智而出人头地: 年轻的陈子昂刚到京都长安的时候,人们并不认识他。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卖胡琴的,要价百万,一些富豪显贵们争相传看,却没有人真的想买。这时候,陈子昂走上前去,看了一下左右的人,当场拿出百万钱买下来。在场的人感到十分惊奇,问他为何肯出这样大价钱,陈子昂回答说:“我擅长演奏这种乐器。”众人当即问他是否可以演奏一番让我们大家听听。陈子昂回答说:“明日可以到宣阳里寒舍来听。” 第二天,很多人都去了,只见酒宴已具备,席前安放着那把胡琴。待大家吃完,陈子昂捧起胡琴对大家说:“蜀人陈子昂,著有诗文百卷,奔走于长安,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而这种乐器,只能让乐工去演奏,哪里是我这样的人所应该用心的呢?”说罢,把胡琴摔在地上,而把写有他的诗文的卷轴一一送给了参加宴会的人。 结果,一日之间,陈子昂的才华声誉传遍了京都。 这则故事充分显示了“枉则直”的道理:陈子昂似乎花了冤枉钱,可却达到了如期的效果。这就宛如他在自己“登幽州台歌”诗中写的那样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举动。 可以把《老子》的智慧原则概括为:善于迂回前进也是人生行进的一大原则。 洼则盈。 ——《老子·二十二章》 此语是《老子》在本章中提出的第三个原则。“洼”原是指低下的地方,此处借指人的谦卑、谦下的德性。因而,《老子》这里是说:谦下反而能充盈。 中国人在处世态度上大多认同《老子》的这一思想。因为人们意识到只有像洼地那样谦下才可能在德性、才学方面有所汇集,有所聚积,从而有所充盈。 也因此,张良为黄石老人拾履的故事自然就被后人津津乐道: 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秦所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变卖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女子汉,一心想替韩国报仇。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出外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一次,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起来。一等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但心急慌乱之中,这位大力士的一椎砸得不准,只砸了一辆副车。 张良谋刺秦始皇失败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到到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总算躲过了秦朝士兵的搜查。有一回,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长须、手持拐杖的老者要他拾鞋,他照做了。不料老者不但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要他帮着穿上。张良默不作声,但却恭敬从命。 张良就这样以谦下之礼待人,赢得了黄石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但考验并未结束。此后五日,当他如约与老者相会不幸迟到后,对方愤然作色,只说了句“与老人期,后何也?”便飘然而去。 如是者凡三,直到张良整夜伫候在桥上,黄石老人才高兴地将三卷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的《姜子牙兵法》相赠。张良获书后勤读不辍,后来终于成为韬略满腹、智谋超群的兴汉名臣。 可见,正是谦下的德性使张良获益匪浅。 《老子》此语的智慧原则可以概括为:人生的辩证法常常是谦下反而能居上。 敝则新。 ——《老子·二十二章》 这是《老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