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课件29.pptVIP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课件2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课件29

死刑判决文件: 这个犯人只因为做工时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处以极刑!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文中给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你的体会又是什么? 思考3: 1.“雏菊花在怒放” 2.女孩的微笑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942年6月12日她的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便在纳粹集中营中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全家人中唯一幸存的的安妮的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5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幢房子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 文摘: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文摘: ●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介绍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文章结尾又重复“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应该怎样理解? 思考4: 明确:介绍完背景材料后的这句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些,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结尾这句,除了呼应前文,还突出了文章主题。意思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明确:介绍完背景材料后的这句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些,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结尾这句,除了呼应前文,还突出了文章主题。意思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3.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作者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 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情感。 写作特点: 1.独特的视角: a.从平静中找到新闻。 b.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 2.以乐写哀的手法:在开头和结尾的欢乐祥和的景象描写,反衬出气氛的沉重、心情的悲愤。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入口,故又被称作“死亡之门” 。多少人的生命在铁路的这一端走到了尽头 。 参观者在已废弃的铁轨上放置的一束鲜花 For ever let this place be a cry of despair and a warning to humanity, where the Nazis murdered about one and a half million men, women and children, mainly Jew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of Europe Auchiwitz-Birkenau 1940-1945 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碑 让这个地方永远成为绝望的哭喊,和对人类的警告。纳粹曾经在这里杀害了150万男人、女人和小孩的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欧洲各地的犹太人。 ——奥斯维辛·布热金卡 1949—1945 奥斯维辛以后 活着是对死者的无辜愧疚 蝉翼的爱欲 美丽的诗和祈祷 活活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下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