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结婚风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阳结婚风俗

   南阳结婚风俗        南阳结婚风俗   男方:   1.新郎母亲   a.做被子单数条,其中一条要在结婚当天铺在新床上,其余的偶数双则在结婚当天摆放在新床上。   b.做被子时,主家需邀请本家族妇女(新郎伯伯、叔叔、哥哥、弟弟的媳妇)前来帮忙,一般情况下若一直忙到中午,就需在主家吃饭。   2.新郎父亲   结婚前天需要有新郎的父亲或其他男性长辈去借瓷器,所谓的瓷器就是结婚当天酒席上用的筷子、盘子、碗之类的,同时还要借桌椅板凳,瓷器和桌椅板凳,都是租借的,每个村里都有做这类生意的人家,其租借费是按一桌酒席所用物品计算的,(一桌酒席上一般坐八个人),一桌瓷器8元,一桌桌椅板凳10元。   3.结婚前夜有本家族一小男孩需睡在新床上,称押床娃儿,押床娃儿,一般是新郎长兄的儿子,新郎长兄若无儿子,可用次兄的儿子,也可以是新郎的弟弟或叔伯家的弟弟。   4.结婚当天:   a.男方准备好婚车,去女方家接新娘.同时还有已部分人需随婚车前去接新娘。【押轿娃】和押床娃是同一个人,拿着“一束花”,到新娘家后,由押轿娃进新娘得房里把花送给新娘。【媒人】媒人需提着“马灯”(普通的手提灯即可代替),和迎亲的人一起去新娘家。【管事的】随婚车一同前去新娘家迎娶新娘,负责到新娘家发红包,遇到女方不满意的事可找他协商解决,以求能把新娘顺利接上婚车。一般是由男方中一个比较会处理问题的长辈担当。【接的人】一般还要有两个女性随同一起去接新娘,一般有新郎的嫂子、娘,婶,两个。   女方:   1. 做被子双数条,以求吉利,做被子时,主家需邀请本家族妇女(新郎伯伯、叔叔、哥哥、弟弟的媳妇)前来帮忙,一般情况下若一直忙到中午,就需在主家吃饭。   2.嫁妆.可当由女方去购买,也可由男女双方协商后去购买,或由新郎和新娘去购买,嫁妆费用,一部分是男方的彩礼,因此只要只要男方的彩礼多,女方的嫁妆也就会更多一些。   “谈到南阳城的婚俗,已经‘失落’的‘夜娶’不能不提。”在南阳师院,民俗专家高二旺向笔者介绍,南阳人“夜娶”是古代“昏礼”和抢婚习俗的再现,在明、清、民国一直沿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废除。在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上这样记载:“居民逼其虐势,不敢白昼婚娶”。高二旺说,这里所讲的恶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唐王),他在1408年来到封地南阳。每日无事即登王府山,看到谁家有喜事就率人强抢新娘。为了使新妇免遭蹂躏,百姓只好“灵活”地把娶亲改在夜晚。而在《仪礼·士昏礼》上,也有先秦时期,男方黄昏时率车队到女方家迎亲的记载。这些典故和传说,让“夜娶”历史感与神秘感兼具。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对于南阳各地的人来说,婚俗程式中“说亲、合婚、定亲、下聘、送好儿、迎娶”6大步骤,却都能娓娓道来。现实中,男方送见面礼、送订婚礼、挑吉日等项目仍然“流行”,只是一些细节有了新的解释。如女方在订婚回礼时送出男衣男鞋,寓意已由过去的寄托生育希望,变成了岳父母对于新女婿的喜爱和娇宠,以及对男方聘礼的回赠。   与此同时,一些存偏见的婚俗已被摒弃:如成亲之日,嫂子不准相送,因嫂与“扫”同音,不吉利;男方迎娶时,坐一男童当“压轿娃”,希望女方生男;“新婚三天无大小”,婚礼上捉弄新郎父母;“闹洞房”来驱邪避灾……   品“俗”   列入“非遗”的《发嫁歌》   “太阳出来一点红,千金姑娘上楼棚。千金姑娘楼棚跨,一溜金莲到婆家。在家是个贤惠女,出门贤惠还是她……”(选自桐柏婚俗歌谣《发嫁歌》)根据南阳传统,新娘在出门时,即使心情高兴,也要装出哭相,因此旧时南阳各地都编有很长的煽情《发嫁歌》并流行民间。在桐柏县文化局,记者了解到,桐柏婚俗已作为南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大力保护、整理,其中就包括《发嫁歌》。   在桐柏县文化馆,从事婚俗研究多年的副馆长李修对告诉记者,桐柏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婚俗经过300多年的兴起、发展和传承,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原生态表现形式。“以《发嫁歌》为例,一般由父母、姑姑来唱,因为感情真挚,那调听起来特别有味儿。”此外,还有《装箱歌》、《结婚歌》、《扫床歌》、《闹房歌》等等。李修对现场演示起了包含俏皮祝福的《扫床歌》:“头把撒的是长命富贵(喜哟——),二把撒的是金玉满堂(喜哟——),三把撒的是三得济,(喜哟——)……”这些歌谣一般是一人唱多人和,有参与有互动,热闹、喜庆。现在县城娶亲,还有很多家庭会唱这些歌,送女或迎亲,抒发亲情,一代代这么唱下去,很打动人。   说“俗”   条条大路通“幸福”   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南阳婚俗的众多细节讲究,几乎没有两个人的说法是完全一样的。单是一个男方送订婚礼的清单,女方陪嫁的“必备物品”,就有无数版本。不过,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