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15
仁 者 爱 人 仁 者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何为仁? 仁是什么?简单讲,就是拿人当人,先拿自己当人,自己爱自己,自尊自爱,然后,生爱人之心,推己及人,也拿别人当人。 (李零《丧家狗》) 重点字: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能近取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中第三、四章和“忠恕”又有何关系? 5.1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 6.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积极为人) 忠=中+心 (己)把心放在中间,自我端正; (人)把人放在心中,对人诚实负责,尽心尽力地帮助人,积极为人(谋幸福)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 恕=如+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心推到他人的心,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自己不愿的事情,也不要加之与他人。 忠恕之道,一言以蔽之 有了自己的心以后,由自己的心灵出发,抵达他人的心灵。这样就找着了自己跟他人相处的途径了。(于丹) 更简单些,“忠恕”就是忠诚自己、善待他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美国称有权绑架他国公民 可越境绑架通缉犯 基本原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从2001年到2012年,中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188宗,平均每7.4天一宗。2004年,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特别重大事故总共14宗,其中矿难6宗,占42.8%。2005年的上半年,国家拿出了30亿进行煤矿的技术改造,安监局升格为安监总局,但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的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3%,达到2,672人。?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一、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2.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1.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分析评价型) 孔子的仁爱观 1、“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 2、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这个“人”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人等所有人。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仁爱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身体力行为基本。 4、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比较思考 同是主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