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孢菇北方设施栽培技术论文 p6
双孢菇设施栽培技术
双孢菇设施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双孢菇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并重点介绍麦草栽培双孢菇的技术,主要包括备料配制、堆制与发酵、建菇房及菇床、播种、管理及采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双孢菇 外界所需条件 备料 发酵 设施 管理
前言
双孢蘑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最多的食用菌,也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拳头产品。年来,随着国外及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成本不断提高,其栽培地域不断北移。每到麦收以后,田地里麦秆、麦茬付之一炬,不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发展以麦秆为原料的双孢菇生产,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增加了收入,同时双孢菇生产后的废料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从而实现了秸秆还田营养双孢蘑菇是草腐性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赖培养料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中合理的碳氮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孢菇的产量。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是碳素的主要来源;牛粪、鸡粪、马粪、饼肥、尿素等可以提供氮素营养。各种配方都是经过研究和实践的,只要认真照做就行。 温度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3,以25左右生长速度最快。温度超过33,菌丝逐渐死亡,低于4,生长极其缓慢。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 13~18时生长快、质量好。当温度为18~20时,出菇多而密,朵形较小,质量下降;高于20,菌柄徒长,肉质疏松,品质低劣;23以上,小菇蕾死亡;温度低于12,生长缓慢。 水分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水量都在9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5%左右为宜,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掌握在65-75%之间;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时,培养料含水量应在65%左右,菇棚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覆土层应保持经常湿润,含水量应控制在18~20%之间,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对水分的需要。空气双孢蘑菇是好气性真菌,全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菇棚内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积累过多,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出菇以后,更应加强通风,保证蘑菇正常生长发育。酸度双孢菇菌丝在pH5.0~8.0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宜的酸度是pH 6.3—7。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碳酸和草酸,加之培养料也会发生脱碱(氨气蒸发)现象,使培养料和覆土层环境逐渐变酸。因此,在播种时应将培养料的酸度调在pH7. 5左右;将土粒酸度调到pH7.5~8之间。 光线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可以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发育,微弱的光线有利于菇蕾的形成。在黑暗的环境下,蘑菇色白、健壮敦实,亮光下菇体表面干燥、发黄,质量下降。2.2备料 利用麦秆为原料栽培双孢菇,另外所需的辅料有牛粪、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等。按100m2用料计:需麦草1500kg、牛粪15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0kg、石灰15kg;或麦秸2250kg、牛粪1000kg、饼肥150kg、尿素15kg、石膏粉75kg、石灰20kg、过磷酸钙50kg。 2.3秸秆堆制与发酵 秸秆预湿和粪肥处理秸秆处理好后即可预湿预湿时,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分次加足水分,使玉米秆充分吸水,湿到、湿透,均匀一致。预湿好的秸秆手握有水滴滴下,含水量在65%~70%之间。干粪必须粉碎,湿粪加水搅拌至稀糊状,不得有粪块进入堆中。建堆底层先铺一层厚40~50厘米稍干的秸秆,然后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每层秸杆厚30~40厘米,撒一层粪及辅料,一般堆4~5层。堆高1.5米时,整理料堆周围,使之成梯形,最后堆顶盖,以防日晒雨淋损失养分。翻堆双孢蘑菇栽培的关键技术是堆料,堆料的关键是翻堆。建堆后第7~8天进行第一次翻堆,要求将原堆底部和四周未发酵的料翻到中间,把中间已发酵的料翻到底部和外围。翻堆时要充分将料抖松,翻拌均匀,仍然堆成梯形。以后每隔6天翻堆一次,方法同上(力求使每根料草均能在料堆中间层发酵2天以上)。每次翻堆后,料堆长度应适当缩短,但高度和宽度不变。翻堆一般进行4次。若料偏生,可增加翻堆次数,直至料熟;若翻堆过程发现培养料太湿变粘,应加石膏粉消除;偏酸,用石灰或PH8—9的石灰水调节;过熟,可加入部分经1%石灰水浸透的碎秸杆混合拌匀,作床底填料;太湿,在最后一次翻堆时摊开晾晒,待蒸发掉多余水分再上堆。最后一次翻堆时,喷300~500倍的敌敌畏或500倍苦参碱—虫藤杀虫剂等农药,以杀灭料中残存的害虫和虫卵。 秸秆堆料约需30天左右。堆制结束,培养料应呈咖啡色,松软有弹性,不粘、不臭、无粪块,含水量在63%~65%。铺料播种料床宽80~100厘米,铺料厚度25~30厘米,两畦间留50厘米作人行道兼排水沟,畦长不限。料铺好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麦粒种750—10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成帆贸易公司门户网站设计与实现P30.doc
- 彪地新能源公司一二期太阳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04月.doc
-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2 第五课.doc
-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2.doc
- 得胜口至大同公路跨铁路立交桥技术标88页.doc
-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毕业设计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docx
-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2(三).doc
- 成都国际体育城取水管道工程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方案(第三标段).doc
-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3(一).doc
-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4 period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