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专五经与中国传统价值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专五经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释名 古代农业生产以及重大的活动,如祭祀、朝聘等,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故举春秋以代表一年四季。 文明标志(《山海经》多言冬夏而不言春秋) * 性质 《春秋》是春秋二百四十年历史的大纲,是孔子修定的“近代史教材”。 司马迁:《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 孔子修《春秋》之故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春秋的功能 司马迁: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 作用 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董仲舒:“为人臣而不知《春秋》,必陷簒弑之祸;为人君而不知《春秋》,必被首恶之名。” * 2、《春秋》及三传 * * 司马迁:《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三传释《春秋》之大义。 (二) “你尊贵的年龄多大呀?”(贵庚) “我已经愚笨地活了××岁。”(痴长) “你尊贵的职业是什么?”(高就) “我卑贱的职业是医生。”(卑职) “你尊贵的姓是什么?”(贵姓) “我贫贱的姓是莫。”(卑姓) “你有多少荣贵的儿子?”(公子) “天哪!可怜我连一个小虫子都没有。”(犬子) “你有几千金子?”(千金)意思是问你有几个女儿。“我有×个丫头。”(原注:奴隶女孩) *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 礼貌用语的制定和使用,目的只在于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这在西方人看来,即便不令人发疯,也会令人不知所措。而在中国人看来,这对于保障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是调解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即便中国有难得一见的不懂礼貌的人,他们也要比最有考究的外国人强得多;与他们相比,外国人只是怀中的婴儿。 * 礼与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主要有二 礼治与法治 礼让与竞争 * 礼与法 礼治:以道义为核心,有廉耻,有是非。(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法治: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核心,有规则,无廉耻,无是非。(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法治”解析 法律的性质 社会必须遵循的规则, 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 违者必遭罚。 法的功能 保护利益 法律设定的前提 设定每一个人都是坏蛋,只有法律才能使其就范。 法律之利 维护集团内部的秩序 强迫坚守公德底线 法律之弊 不讲道义,不讲是非,只讲遵守。 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者,比比皆是 杰普神父的《法律》诗 有一次法律老爷坐在凳上, 仁慈这老妈子哭着跪在一旁。 “走开!”他骂道:“丑八怪, 不要趴在这里让我难堪, 假如下次还这么不知好歹, 那就老老实实从这里滚蛋。 然后正义姑娘走来, 法律老爷又骂道:“滚开! 你算什么东西?见鬼去吧!” “法庭上的朋友”正义怯生生地回答, “有话好说,请别这样。” 法律老爷咆哮道:“我根本不认识你, 给我滚出去,大门在那里。” 如何救法之弊 以道义为基础的礼 * 礼让与竞争 礼让重在“德”,君子无所争,争所以为君子。 竞争重在利,争夺物质利益。 礼让所保证的是和谐文化生态、和平生活;竞争所保证的是把有限的物质利益尽可能多的争取到手,带来的则是个人、集团、民族、国家间的冲突。 * “竞争”解析 竞争的性质 利益争夺战 竞争的目的 以最大的努力,从对手手中夺取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竞争的积极意义 促进事物进展 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体的潜能,超越极限。 竞争之弊 没有道义原则,以成败论英雄。 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导致人类天良合法丧失。 人类精神破产 如何救竞争之弊? 以道为基础的礼让 五、《诗经》:顺人情而循礼义 * 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诗经》是否只是远古的歌谣?(性质) 2、《诗经》是否孔子删定?(经典化) 3、《诗经》为什么是“经”?(文化意义) 4、《诗》与西方观念有何冲突?(传统价值观) * 《诗经》的性质 《诗经》是一部伦理的歌咏集。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的表达了出来。 它既是诗,又是经,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诗成就了他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 它对中国文学产生巨大影响,最主要的在经而不在诗。 * 关于伦理歌咏 《诗序》: 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 2、关于孔子删诗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孔颖达: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存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去其九。司马迁言古诗三千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