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入门精讲之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二章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的近代史和世界的近代史是不同步的。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1640~1917)就以这一年为起点,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则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比世界近代史的起始整整晚200年。 这样,当中国建筑处于近代发展时期时,世界史已经进到近代后期和现代前期。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走过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国闭锁的国门是被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和鸦片冲开的。中国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租界的设立、通商口岸的开辟、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都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来实施的。像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城市,像青岛、大连等租借地城市,像哈尔滨、沈阳等铁路附属地城市,以及一批通商口岸城市,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近代化过程中搅拌着殖民化。这些城市的转型速度可以说是比较快的,但从中国全局来看,转型进程十分缓慢。全国各个地区转型不仅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还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中国近代的城市与乡村、沿海与腹地形成一种截然分明的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 因此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自然深深受制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型。主要体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 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传统建筑方面(木构架建筑)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官方终止了活动,而在民间仍然依赖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营造方式,继续沿袭木构架建筑体系。 西方建筑方面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商埠、租界出现了早期的外国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商店、工厂、仓库、教堂、饭店、俱乐部、洋房住宅。它们多为一二层的砖木混合结构,外观多为“殖民地式”或欧洲古典式。 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早期阶段,新建筑无论在类型上、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但它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迈开了初始步伐,酝酿着近代中国新建筑体系的形成。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9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被纳入世界市场范围。列强除了扩大商品倾销外,竞相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租界、租借地、附属地城市的建筑活动频繁 为资本输出服务的建筑,如工厂、银行、火车站等类型增多,规模加大 西方专业建筑师的进入,设计水平明显提高。早期赴欧美、日本学习建筑的留学生,相继于20年代初回国,并开设了最早的几家中国人的建筑事务所,诞生了中国建筑师队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建筑的类型大大丰富了。从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间,达到了近代建筑活动的繁盛期。 1929年的上海外滩 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 1937 年建成,是外滩 众多建筑中惟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陆谦)和建造(陶馥记营造厂 )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 4 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 15 层,地下层 2 层,共 17 层,钢框架结构。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玻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1923年)是幢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 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建筑主体5层,中部7层,地下1层,1楼四面有夹层。大楼以正大门与正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对称。主立面成横5段、竖3段的格式。6扇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为罗马石拱券样式。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铜狮一对。大石块作外墙贴面,宽缝砌置。2至4层中段中部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其中2排为双柱,贴墙石块则为细缝砌置。5层上面的圆形穹顶是铜框架结构,成为该幢大楼的标志。大楼耗资1000余万元,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上海海关大楼 汇丰银行的设计者威尔逊设计,1927年落成。大楼分东、西两部分,高11层,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底层外墙用花岗石宽缝砌就,其他各层用金山石贴面。大门的设计为古希腊神庙形式,4根经典的希腊多立克柱支撑起庞大的建筑,柱子上端为方形,雕刻花纹,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大楼顶部设计有3层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