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ppt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随堂演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D C 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 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D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新课讲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