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戊戌变法的背景 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 △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王韬、郑观应 △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未付诸实施 △认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 论战不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而且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其论战的内容直接触及了封建制度,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地主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交锋。 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 * * 有感一章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以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问:处于当时环境下,如果你是皇帝、将军、资产阶段、农民将如何去做呢? 第 七 节 戊戌变法 背 景 维新思想 百日维新 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教 训 戊戌变法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发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直接原因 2、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原因: (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主要原因 影响: 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想 一 想 ? 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实行君主立宪 政治思想 提倡西学 教育思想 以“商战”反侵略 爱国思想 发展民族工商业 经济思想 王韬;郑观应 代表人物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 意义: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2、维新思想的发展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 启 超 康有为( 1858~1927)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信奉孔子,1917年,伙同张勋发动复辟,被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武力镇压后失败。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梁启超( 1873~1929 )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 康有为的思想及活动 1.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思想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中西结合”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理论基础 维新变法的理论家 〖解疑〗 一是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的旗帜; 三是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于其所处时代决定; 因而,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梁启超活动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维新变法的宣传家 “变者天下之 公理”,只有实行 变法才是救亡图 存的唯一出路。 主张学西方,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 这是一张想像画。它生动地反映了康有为召集在京会试的举人,在松筠庵集会,群情激愤,上万言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这次上书即是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震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