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doc

历史学论文-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论文-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

历史学论文-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 引 子 ?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探险家而对于古代地理学及历史贡献最多的,自然要推汉代的张骞和唐代的玄奘了。张骞凿空、开通西域,中西交通自此始盛。后来西方文化流入东土,中国文化之渐次西被,都以张骞为始点。至于玄奘的贡献,又自不同,印度文化自汉末传人中国,经过六朝仍然不脱萌芽时代,印度的学术虽已传人中国,但是都穿了一套美丽的华服,戴了老、庄哲学的帽子;同基督教的人国之依附儒家一样。到了玄奘,才知道印度学术的真面目、真精神。中国历史上的大趋势大致不过是:最初中西文化图谋接触,没有成功,于是中印文化试行一度来往,居然颇有效验,中国人的人生观和儒家哲学很受了一点印度化的影响,到后来中国所受印度文化消极方面的精神太过了,于是中西文化交通又旧事重提起来。 在这旧事重提的当儿,元朝自然居很重要的位置。元朝在陆道上替中西交通上开了一条大道,中西一时交通无阻。然而,后来突厥人兴起,陆道阻塞。西洋方面于是有不少的探险家,想从海道上寻出一条到东方的路来。同时,在中国方面也有一种趋势,想在海道上同西方交通。代表这种趋势的就是郑和一一即所谓三宝太监郑和之下西洋。虽然只到非洲东部为止,没有将东西交通实现出来,但是中国的文化移殖南洋,却因此而蓬蓬勃勃,怒长起来。所以中国史上二大发现,代表最初图谋中西文化交通的是张骞,代表中印文化交通的是玄奘,而重兴中西交通的旧话,打算别开一条中西交通的新路,就要以郑和为代表了。 可是张骞的游踪,虽远及于中亚一带,而遗下来的材料,除了《史记》《汉书》所记以外,一部《张骞出关志》只剩得《古今注》中所收的一条。玄奘的材料可多了,并且因此而引起很多的故事,成了民间传说的中心。然而,游历所及仍复有限。郑和可就不同了,游历所及,比之张骞、玄奘可说有过之无不及,而材料遗留之富,民间传说之盛,却不亚于玄奘。 不仅是这样,南宋以至元、明,中国同亚洲南部现今的南洋一带交通很盛;现今有几百万的华侨移殖在南洋一带,成为今日中国革新运动中一大势力,归根究源,却始于宋末以至元、明的时候。日本人桑原隲藏曾作了一部宋末泉州提举市舶使蒲寿庚的事迹,以蒲寿庚为中心,叙述唐宋时代中国与阿拉伯人在海上交通的情形,若是有人以郑和为中心,而叙述元明时代中国与西方之交通,钩稽群书,疏通证明,其成就一定不会比桑原的书坏。 梁任公曾作了一篇《郑和传》,可是所根据的只有《瀛涯胜览》,同《星槎胜览》两部书,对于其它的文献却未提及。友人王庸君曾有一篇《宋明间关于西亚南方、沿海诸国地理之要籍》(见中国史地学会编《史学与地学》第一期)。因为范围很广,对于研究郑和的书籍,也未能尽量介绍。 我这篇文字,自然不敢说有什么心得,不过将梁、王两位所未说过的,就一己所知,择要介绍介绍,可算是作了一番研究三宝太监下西洋的目录学工夫;作高深的研究,自当另待高明。旁人已经说过的,我便不去重说。其中错误的地方,自然很多,希望读者不弃,加以指教。本篇的次序是:一、郑和的家世及其贡献;二、研究的资料;三、论罗懋登着《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 一、郑和的家世及其贡献 ? 郑和,世称三宝太监,因为宫中呼之为三宝(亦作三保),所以一般人也这样称他。《明史》卷三百四有他的传,但是叙述简略。永乐三年华亭李至刚替他的父亲撰有一篇墓志铭,很足以考见他的家世,铭文曾载人石屏袁嘉谷着《滇绎》卷三(全文略。见《昆阳马哈只碑跋》附录)。 从这篇墓志铭里我们可以知道,郑和原来姓马,又按回教之例,凡朝天方而归者称为哈儿只,犹言师尊,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名哈只,哈只即哈儿只。大约李至刚不懂回回教规律,以致将称号误作名字,曾祖拜颜,妣马氏,拜颜想即是伯颜,大约先世乃是西域人氏,至其祖父华化而后方改马姓,故曾祖母仍为马氏也。他的一家既信回回教,郑和大概也是回回教徒。所以永乐十五年,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的时候,曾到泉州仁风门外回教先贤冢行香,以求灵圣庇佑。如不是回教徒,大概就不会这样了⑴。郑和家世我们所知止此,关于他的形貌,和他同时的人袁忠彻所著《古今识鉴》中曾约略说及,袁忠彻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相袁柳庄的侄儿。他在所著《古今识鉴》卷八说起郑和道:“内侍郑和即三保也,云南人,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法反(我所见景泰本《古今识鉴》如此,谅有误)此者极贵,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后以靖难功授内官太监。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如何?’忠彻对曰‘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畏服焉。”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条》“爪哇国条”所论郑和,就是根据《古今识鉴》一书来的。据说现今暹罗尚有三宝庙,而南洋三宝垅大觉寺中尚有郑和像,不知道庙貌比之袁忠彻所说的相去几何? 又按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