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八单元+民国后期的中国+单元综合训练(八)+Word版含答案.docxVIP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八单元+民国后期的中国+单元综合训练(八)+Word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综合训练(八)一、选择题1.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 C解析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占51%,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农民占76%,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项正确。2.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据上述材料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 ②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 ④王明推行“左”倾路线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得出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故①正确;据材料“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得出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故②正确;据材料“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得出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故③正确;王明推行“左”倾路线,材料没有涉及到,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2017·北京西城二模,17)下图是刊载于1934年12月20日《申报》的国货香烟广告。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圣诞老人卖的香烟①它可直接用于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画面内容说明西方节日已广为大众接受 ③由于日本全面侵华,传媒宣传实业救国 ④此时国共对峙,红军正在进行战略转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是“刊载于1934年12月20日《申报》的国货香烟广告”,可以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情况,故①正确;画面中虽然出现圣诞老人卖香烟,但不能说明西方节日广为大众接受,故②错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与材料“1934年12月20”不符,故③错误;国共对峙时期,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与材料“1934年12月20”相符,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4.(2017·惠州四模,29)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C.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答案 B解析 从清末民初到1936年,政权更迭,政局并不稳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即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故B项正确;从清末民初到1936年外患并没有停止,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特指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5.(2017·开封高三冲刺模拟,28)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答案 A解析 西安事变爆发,民众心急如焚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在担忧蒋介石,实际上是在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故A项正确;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华北事变之后,故B项错误;单纯从材料无法看出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人们担心蒋介石背后隐藏的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故C项错误;张学良兵谏的目的是逼蒋抗日,属于爱国行为,故D项错误。6.(2018·汕头高三模拟)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答案 C解析 材料中蒋介石针对的是日本侵华战争但并没有明确提出“七七事变”,故A项错误;在材料中涉及的时间: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而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